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独山

独山

①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金州镇东北一百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37金州卫 “大黑山” 条下: “卫东北百五十里,有独山,以挺然独秀而名。” 《新唐书·程务挺传》: 太宗征高丽,程名振“攻沙卑城,破独山阵,皆以少击众,号为名将”。即此。

②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十八里。独峙五里湖、太湖相通之口。《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无锡县: 独山,“锡山之脉南来,是中断,梁溪经其间入太湖,曰独山门,一名晋陵门。《志》 云,独山之北,与管社山相望,谓之浦岭门; 南与充山对峙,谓之独山门,梁溪经五里湖而西,由二门入太湖,为扼束之地,旧有官军戍守”。

③在今安徽凤阳县东数里。《方舆纪要》 卷21凤阳县 “万岁山” 条下: “又有独山,观星台在其上。”

④在今安徽六安市西南独山镇东。《方舆纪要》卷26六安州 “武陟山” 条下: “又州西七十里有独山,其地平旷,一峰独峙。相传唐末淮南将唐景仁攻庐、寿,曾战于此。”

⑤在今浙江遂昌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94遂昌县: 独山 “在县西 (北) 八十里。溪流环绕其下。一名天马山,又名赤壁山”。

⑥在今浙江平湖市东北。《清一统志·嘉兴府》:独山 “在平湖县东北三十里。上有烽堠。旧置盐场于此。下有独山塘”。

⑦一名独角山。在今江西波阳县西北。《寰宇记》卷107饶州鄱阳县: 独角山 “一名独山,在县西北一百五十里,高二十丈。昔有独角兽居此,故名”。《方舆纪要》 卷85作 “独山”。

⑧即今山东巨野县东南三十里独山。《方舆纪要》 卷33巨野县: 独山 “在县北 (据 《清一统志》 应为东南) 三十里。四野平旷,屹然中起,因名”。

⑨在今河南罗山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50罗山县: 独山 “以突兀挺峙而名”。

⑩在今河南固始县南七十里。《方舆纪要》 卷50固始县: 独山 “山高五里。岸然独立”。

(11)在今广西昭平县东北一百二十里。《方舆纪要》卷107昭平县: 独山 “亦曰独山岩。巍然特立,周围峭壁不可跻。其南一穴,深三十步,广二十六步,高千寻,可通山巅。寇起,居民缘梯而上,寇不敢犯”。

(12)在今贵州独山县南二十里。《方舆纪要》 卷121独山州: 独山 “山尖圆高峻,无他山联属,因名”。州以此名。


村名。在浙江省遂昌县西南部、乌溪江东岸。属蕉滩乡。人口280。以村有独山得名。产稻、甘薯。公路通县城。独山中有小赤壁、栖灵岩、青霞岗、钓鱼台诸景及明建古井、石牌坊和清建南北寨门、寨墙。


猜你喜欢

  • 深沪

    即今福建晋江市东南深户镇。《清一统志·泉州府》 “洛阳巡司” 条: “ 《旧志》,深沪司在(晋江) 县南八十里。元置于县南五十五里二十部港边。明洪武二十年移此。有城周一百五十丈,二门。”

  • 紫陌

    又作紫陌桥,又名祭陌。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古邺城西北。《水经·浊漳水注》: 漳水 “又北径祭陌西。战国之世,俗巫为河伯取妇,祭于此陌。 ……地留祭陌之称焉。 又慕容㑺投石虎尸处也,田融以为

  • 万劫山

    在今越南东北部河北省陆岸河下游南、万安县东。元黎则《安南志略》卷1:万劫山“前控大江,后山万重,有茂林修竹,小桥流水之胜。兴道王隐其中”。

  • 湕水

    亦作建水。即今湖北荆门市南之新埠河。《周书·萧詧传》: 梁太清三年 (549),詧举兵由襄阳攻江陵,元帝大惧。其将杜岸等降属江陵,“詧众大骇,其夜遁归襄阳,器械辎重多没于湕水”。即今湖北省源出荆门市南

  • 豪迁关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八十二里。《方舆纪要》 卷 90 于潜县: 豪迁关 “在县 (今于潜镇)西北。《志》 云: 天目西麓有豪迁关,路通孝丰及江南宁国县”。

  • 固城镇

    ①即今河北定兴县西南四十里固城镇。秦至北魏为范阳县治。《方舆纪要》 卷12定兴县: 固城镇,“ 《志》 云: 宋与辽分界处”。②即今河北柏乡县北固城店镇。汉为鄗县治。③北宋置,属溧水县。即今江苏高淳县

  • 黄天荡

    ①指今江苏南京市东北长江段。《宋史·韩世忠传》: 南宋建炎四年 (1130),世忠与兀术“相持黄天荡者四十八日”。《资治通鉴》: 唐乾宁三年(896),胡三省注: “大江过升州界,浸以深广,自老鹳嘴度

  • 丰齐河

    又称玉水。即今山东济南市西南玉府河。《方舆纪要》卷31长清县:丰齐河在“县东北三十里。自泰山北下柳坞,都泉诸溪水会而成流,经渴马崖,又西北经丰齐镇。至县北,入大清河”。

  • 阿者迷河

    即今黑龙江省铁力市北依吉密河。《明太祖实录》卷239:洪武二十八年(1395)六月,“刘真、宋诚、朱胜军由中道忽剌温江东北出铜佛寨、(阿)者迷河、黑松林等处”。即此。明置阿者迷河卫于此。

  • 独石城

    在今河北赤城县北独石口。明宣德中为开平卫治。清雍正十二年 (1734) 置独石口厅于此。民国初为独石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