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至元十四年 (1277) 升瑞州置,治所在高安县 (今江西高安市)。辖境相当今江西宜丰、上高、高安等市县地。明洪武二年 (1369) 改为瑞州府。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升瑞州为路,属江西行省。治
北宋乾德三年(965)改胤山县置,属利州。治所在今四川广元市东南一百三十里。熙宁三年(1070)废入嘉川县。古县名。北宋乾德三年(965年)改裔山县置,治今四川省广元市东南。熙宁元年(1068年)废。
一名红庙子。即新疆乌鲁木齐之俗称。清祁韵士《万里行程记》:迪化州“即乌鲁木奇,俗呼为红庙儿,以僧寺居红山嘴之上,红泥垩壁故也”。又《西域释地》:“红山(乌鲁木奇)城东南三里。山色皆赤,上建玉皇庙,以赤
春秋周邑。在今河南温县西北。《春秋》:隐公八年(前715)七月,“宋公、齐侯、卫侯, 盟于瓦屋”。确址待考,疑在今河南省温县境内。一说在今清丰县东南瓦屋头,或说在尉氏县西南洧川南,或说在滑县东。《左传
唐至德元年 (756) 改安遂县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连滩镇。乾元元年(758) 改属康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至德元载(756年)以安遂县改名,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
亦作恒棱。在今四川营山县东北安固镇。《周书·赵文表传》: 天和三年 (568),“除梁州总管府长史,所管地名恒陵者,方数百里,并生僚所居,恃其险固,常怀不轨。文表率众讨平之”。即此。事平遂置蓬州,以文
即今新疆哈密市东北沁城乡。清乾隆《西域图志》 卷9: 塔勒纳沁 “在哈密城东北二百二十里。土城一,有屯田”。
北魏太和十二年 (488) 置,属夏州。治所在山鹿县 (今陕西靖边县西南)。辖境相当今陕西靖边、定边、吴旗三县地。隋开皇三年 (583)废。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置,治今陕西省靖边县西南。西魏属长
①东汉建安十三年 (208) 孙权分歙县置,属新都郡。治所在今浙江淳安县 (排岭镇) 西南仙居村附近。西晋太康元年 (280) 因与宁州建宁郡之新定县重名而改为遂安县。②唐武后久视元年 (700) 置
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清一统志·泽州府》:龙潭峡“在凤台县(今晋城市)东南九十里。有五股泉流汇于此,其下陡绝为龙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