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檀县

白檀县

西汉置,属渔阳郡。治所在今河北滦平县东北小城子。县因白檀山而名。东汉废。《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建安十二年(207),“塞外道绝不通,乃堑山堙谷五百余里,经白檀,历平冈,涉鲜卑庭,东指柳城”。即此。北魏复置。东魏元象中,移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北齐废。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河北省滦平县东北兴州河南岸。因白檀山得名。属渔阳郡。《汉书·李广传》:汉武帝曰:“将军其率师东辕,弥节白檀”,即此。东汉废。(2)北魏置,治今北京市密云县东北。为密云郡治。北齐废入密云县。


猜你喜欢

  • 戚墅堰镇

    一作戚墅港,又名南戚氏、北戚氏。即今江苏常州市东南戚墅堰区。《宋史·河渠志七》:常州境内,漕渠两旁有 “南戚氏、北戚氏” 诸港。《方舆纪要》 卷25常州府武进县: 戚墅港在 “府东三十里。北枕运河,有

  • 月坡峰站

    元置,为水站。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月波乡。

  • 沙鹿

    春秋晋地。在今河北大名县东。《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沙鹿崩”。《穀梁传》:“林属于山为鹿。沙, 山名也。”古邑名。亦作沙。春秋卫邑。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春秋》僖公十四年(前646年):

  • 榆山县

    隋开皇十四年 (594) 置,属济州。治所在今山东平阴县西北二十里榆山下。大业二年 (606)改为平阴县。古县名。隋开皇十四年(594年)置,治今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西南。属济州。大业二年(606年)徙

  • 中丘县

    西汉置,属常山郡。治所在今河北内丘县西十里。东汉属赵郡。三国魏属赵国,西晋后废。北魏太和二十一年(497)复置,迁治今内丘县,属南赵郡。北周属襄国郡。隋开皇初改名内丘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河北省内丘

  • 曼陀罗山

    在今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西岗更诺尔东。明金幼孜 《北征录》: “晚次通川甸,即应昌东二海子间。上登山遥望,指海边石山曰: ‘此即三石山也’。营之西南,曼陀罗山下有寺基,元公主造寺,出家于此。国初废。”

  • 普驮隘

    在今广西西林县东南。《清一统志·泗城府》: 普驮隘 “在西林县西北一百十里。本朝康熙六年建,路达西隆州,山径盘曲最为险要,有兵防汛”。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西林县东南普合。清康熙六年(1667年)驻兵防守

  • 易上村

    即今河北定兴县西南易上乡。明万历 《保定府志》 卷2定兴县图: 西南有易上乡。

  • 陆家汛

    亦作陆家阪市。即今安徽肥东县南湖滨乡。清光绪《续修庐州府志》卷3:陆家汛“(距城)七十里”。

  • 启阳县

    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临沂市北十五里。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为开阳县。按文献记载景帝以前亦作开阳者,乃为后世追改。古县名。西汉以启阳邑置,治今山东省临沂市北。属东海郡。后避景帝刘启名讳,改名开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