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白水关

白水关

①亦名关头。东汉置,属白水县。在今四川青川县东北沙州镇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汉中志》:“白水县有关尉,故州牧刘璋将杨怀、高沛守也。”《后汉书·李固传》 注引南齐刘澄之《梁州记》:“关城西南百八十里有白水关,昔李固解印绶处也。”此关为古陕甘入蜀孔道。清于此设巡司。《清一统志·保宁府二》:白水关“在昭化县西北一百二十里。……东接阴平,西达平武,北连文县,最为险要。

②又称白水驿。在今云南沾益县东北白水。《明一统志》卷87曲靖府: 白水关“在府城东八十里”。《方舆纪要》卷114:白水关“今有白水驿,又有巡司。《滇程记》:自乌撒达沾益而南,谓之西路;自普安达平夷而西,谓之东路,合于白水驿,谓之十字路云”。为明、清时云南通四川和贵州的要冲。


(1)又名关头(《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在今四川省青川县东北白水街北。为古代陕、甘入蜀要隘。刘备“起馆舍,筑亭障,从成都至白水关,四百余区”(《三国志·蜀志·先主传》裴注引《典略》),即此。(2)在今云南省曲靖市东北。为通贵州、四川要冲。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移白崖巡检驻此,兼管驿务。


猜你喜欢

  • 三堆戍

    即今山西静乐县城。西晋末置三堆县治此。《北齐书·文宣帝纪》:天保四年(553)帝讨山胡,“因巡三堆戍,大狩而归”。《元志和》卷14静乐县:“城内有堆阜三,俗名三堆城。”

  • 陬山

    在今江苏灌云县东北。《清一统志 ·海州》:陬山 “有东、西二山,俱在州东南百里。一在海隅,一在海中,东西对峙”。今东陬山滨海,其西有西陬山,已在陆地之中。

  • 花家寺

    在今安徽萧县东南。在此发现龙山文化遗址,称花家寺遗址。

  • 威虎堡

    在今山西右玉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威虎堡 “嘉靖二十三年筑,万历九年增修,周一里有奇,分边十里零”。

  • 邓至羌

    南北朝时羌族的一支。《魏书·邓至传》:“邓至者,白水羌也,世为羌豪,因地名号, 自称邓至。其地自亭街以东,平武以西,汶岭以北,宕昌以南。土风习俗,亦与宕昌同。”居住范围相当今甘肃东南隅及四川南坪、松潘

  • 虎遥城

    在今河南邓州市西北六十六里南古县村。唐武德二年 (619) 移新城县于虎遥城。即此。

  • 奥援暗沙

    在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内,位于南威岛南23海里。为一群散列暗礁,水深6.4米。1935年公布名称为湾滩。1947年改名奥援暗沙。

  • 狼牙口

    即狼牙岭。今河北涞源县西南狼牙口。《方舆纪要》 卷14定州: 狼牙口 “在倒马关西南六十里,三关外墙至此与内墙合为一”。《元史· 张柔传》: 戊寅 (1218),“国军出紫荆口,柔所部逆战于狼牙岭,马

  • 刘庄

    即今江苏大丰县西南刘庄镇。《方舆纪要》卷22淮安府:“刘庄在府东南百五十里。嘉靖三十八年,倭据庙湾,东侵淮安,官兵败之于姚家荡,又败之于刘庄,贼复遁入庙湾,寻败走。官军追至虾子港,贼乘舟开洋遁去。”村

  • 大缘江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南之香江及其支流。一说在广南——岘港省广南附近大占海口一带。《隋书·刘方传》:大业初,经略林邑,“师次阇黎江……于是济区粟,度六里,前后逢贼,每战必擒。进至大缘江,贼据险为栅,又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