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盐井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清时有把总驻守。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
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白盐井“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白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 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滷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上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明置白盐井巡司。
在今云南省大姚县西北。盛产井盐。元置盐课提举司于此。
①在今四川盐源县。清时有把总驻守。1951年盐源县迁治于此。
②在今云南大姚县西北石羊镇。《方舆纪要》卷116姚安军民府:白盐井“有盐课提举司,旁有九井,曰观音、曰旧、曰界、曰中、白灰、曰尾、曰白石谷、曰阿拜、曰小, 皆产盐,为公私之利。《滇略》:羝羊石在司西里许,蒙氏时,有羝土,驱之不去,掘地得滷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云。明初上爨自久作乱,官军败之于白盐井,遂进败贼于东山箐”。明置白盐井巡司。
在今云南省大姚县西北。盛产井盐。元置盐课提举司于此。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六十里。1931年2月鄂豫皖苏区在此建立列宁高等学校,培养红军和地方干部。1932年春,学校迁往新集 (今新县)。
即今福建金门县东北官澳。明属同安县,置巡司于此。
在今陕西华阴市东十里。《晋书·姚泓传》:刘裕将檀道济等攻潼关,秦将姚绍出战,“道济率王敬、沈林子等逆冲绍军,将士惊散,引还定城”。《水经·渭水注》: “渭水又东径定城北。《西征记》 曰:城因原立。《述
1913年改思南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思南县。县在思邛水之南,故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东北部、乌江中游。属铜仁地区。面积2230.5平方千米。人口61.9万。辖13镇、14民族乡
①宋置。在今江苏镇江市内。沈括有《望海楼》 诗,米芾有 《中秋登望海楼》 诗。《清一统志 ·镇江府》: 望海楼 “在府治后,宋蔡襄题曰望海。后改为连沧观,米芾有诗”。②在今浙江杭州市旧城南凤凰山上。唐
明嘉靖中修筑,即今河北赤城县北半壁店。
今辽宁黑山县东之东沙河。《方舆纪要》 卷37广宁卫: 路河在 “卫东四十里。其上流为羊肠河。源出白云山,经镇武堡、高桥铺入镰刀湖,又东合潮河,流入于三岔河。中间有沙岭,地形高阜,多沙,河易淤,自盘山岭
①五代周显德五年 (958) 置,为通州治。治所即今江苏南通市。北宋天圣元年 (1023) 为崇州治。明道二年 (1033) 复为通州治。元至元十五年 (1278) 为通州路治,后复为通州治。明洪武初
即黑松林关。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五十七里。《方舆纪要》 卷73松潘卫: 黑松林关 “地产黑松,因名”。
明洪武二十一年 (1388) 置,属福宁卫。治所在今福建连江县东北定海。清康熙三年(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连江县东北定海。属福宁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