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益阳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益阳市。明洪武初改为益阳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益阳县为州,治今湖南省益阳市,属天临路。辖今湖南省益阳市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益阳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益阳市。明洪武初改为益阳县。
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益阳县为州,治今湖南省益阳市,属天临路。辖今湖南省益阳市地。明洪武初复降为县。
一作布虎图山。即白鹿山。今辽宁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南大阳山。《清一统志·承德府一》:布祜图山“在建昌县属喀喇沁左翼(今南公营子)东三十里。即古白狼山,汉名白鹿山”。
①在今山西榆社县南。《方舆纪要》卷43榆社县:古寨“在县东南二里。高三丈,东南二面俱临沟涧。旁有幽洞,盖昔人避兵处”。②在今云南鲁甸县西北三十八里古寨。清雍正五年(1727)设古寨巡司。
西汉置,属辽东郡。治所在今辽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十八里大岭屯古城。一说在今辽宁凤城市。三国魏改为东沓县。古县名。西汉置,治今辽宁省大连市金州区东南,一说治今辽宁省凤城市或辽阳县。属辽东郡。三国魏改名东沓
楚国都称郢,战国时楚顷襄王为秦所败,迁都于陈 (今河南淮阳县),称郢陈。《史记·秦始皇本纪》: 二十三年 (前224),秦王召王翦,出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即此。战国时楚顷襄王
在今广东肇庆市东北。源于鼎湖山。《方舆纪要》卷101肇庆府高要县:沥湖,“湖水环流经(石室)岩后,束为小渠,谓之后沥水,绕北山石子滩三十里,出灵羊峡入江”。
①十六国前凉置,属广武郡。治所在今甘肃永登县。北魏废。②1928年改平番县置,属甘肃省。治所在平番城(今甘肃永登县)。在甘肃省中部、庄浪河及大通河下游,毗邻青海省。属兰州市。面积 6096 平方千米。
晋置,属冀州。治所中丘县(今河北内丘县西十里)。十六国石赵改为赵安县。
即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口镇。滨北江。粤汉铁路经此。
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桦皮厂镇。《清史稿·地理志》: 吉林府吉长铁路有桦皮厂站。《吉林乡土志》: “前清初年,满人重骑射,习弓箭,曾于此地辟设箭场,招致工人,制造弓箭及马鞍等。而所需材料,多为桦皮,故号曰
秦置,属薛郡。治所在今山东东平县东南十里无盐村。西汉为东平国治。西晋属东平国。南朝宋为东平郡治。北齐废。古县名。本战国齐邑,秦置县。治今山东省东平县东南无盐村。属薛郡。北齐废。曾为两汉东平国和南朝宋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