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井水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水经·淄水注》:“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北流入阳水。”
在今山东青州市西南。《水经·淄水注》:“阳水又东北流,石井水注之。水出南山。山顶洞开,望若门焉,俗谓是山为劈头山。其水北流注井,井际广城东侧,三面积石,高深一匹有余,长津激浪,瀑布而下,澎赑之音,惊川聒谷,漰渀之势,状同洪河。北流入阳水。”
在今江苏六合县东南二十里。《述异记》卷下:“瓜步在吴中,吴人卖瓜于江畔,因以名焉。”南北朝时为军事要地。《宋书·索虏传》:元嘉二十七年(450),北魏大举南侵,“焘至瓜步,坏民屋宇,及伐萧苇,于滁口造
西晋置,属梓潼郡。治所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六十里剑门镇。以剑阁为名。后废。东晋永和三年 (347) 灭成汉后又置,孝武帝时废。1913年改剑州复置,次年属四川嘉陵道。治所即今四川剑阁县。1928年直属四
南宋临安名园。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畔。陆游 《剑南诗藁》 卷17有 《真珠园雨中作》诗。在今浙江省杭州市西湖边。南宋陆游有《自真珠园泛舟至孤山》诗。
即蒯城县。西晋置,属始平郡。在今陕西宝鸡市东。《清一统志·凤翔府》: 剻城旧县 “在宝鸡县东”。古县名。西晋咸宁四年(278年)析陈仓县置,治今陕西省宝鸡市西南。属始平郡。后废。
在今山东境内。《水经· 河水》: 河水“又东北,过杨虚县东,商河出焉”。郦道元注:“商河首受河水……北径平原县东,又径安德县故城南,又东北径平昌县故城南,……商河又东北径富平县故城北……东流注于海。”
在今河北宁晋县西南。《新唐书·地理志》 宁晋县:“西南有新渠,上元中,令程处默引洨水入城以溉田,经十余里,地用丰润,民食乃甘。”
在今云南曲靖市东北炎方。《清一统志·曲靖府》: 炎方驿 “在宣威州南八十里炎方城内。旧名太忽都堡。明置炎方驿,今设炎松巡司,兼管二驿”。即今云南省沾益县东北炎方。明时又名太忽都堡。清因之。
在今四川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 唐中和二年 (882),“阡能闻 (高) 仁厚将至,遣罗浑擎立五寨于双流之西,伏兵千人于野桥箐以邀官军”。即此。在今四川省双流县西南。《资治通鉴》:唐中和二年(88
在今四川兴文县西南建武乡。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迁兴文县于建武城,世称“兴文新城”。
在今湖南望城县北。《水经·湘水注》:“湘水左合誓口”,即此。《水经注疏》 引 《晏公类要》: “湘江中有四洲,一曰誓洲,誓口盖以洲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