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秣陵县

秣陵县

①秦始皇三十七年 (前210) 改金陵邑置,属会稽郡。治所即今江苏江宁县南五十里秣陵镇。《三国志·吴书·张纮传》 裴松之注引 《江表传》 载,张纮谓孙权曰: “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 西汉属丹杨郡。东汉建安十七年 (212) 孙权自京口 (今镇江市)徙治于此,改名建业,移治今南京市。西晋太康元年 (280) 灭吴,复名秣陵; 三年分淮水 (今秦淮河) 南为秣陵县,北为建邺县。东晋义熙九年(413) 移治京邑,在斗场柏社 (今南京市武定桥东南)。元熙元年 (419) 移治扬州府禁防参军署 (今南京市中华门外故报恩寺附近)。隋开皇中并入江宁县。

②东魏天平二年 (535) 置,为丹杨郡治。治所在项城 (今河南沈丘县)。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


古县名。(1)秦始皇三十七年(前210年)置,治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属会稽郡。西汉属丹阳郡。东汉建安十六年(211年)孙权自京口徙治于此;次年改名建业,移治今南京市。西晋太康元年(280年)灭吴,复名秣陵县;三年分淮水(今秦淮河)北为建业县,南为秣陵县,还治秦时旧址。东晋义熙九年(413年)移治京邑斗场柏社(今南京武定桥东南);元熙元年(419年)又移治小长干巷内扬州府禁防参军(今南京中华门外西侧)。隋平陈并入江宁县。(2)东魏在项县侨置,治今河南省沈丘县。为丹阳郡治。隋开皇初改为项城县。


猜你喜欢

  • 仁怀县

    北宋大观三年(1109)置,属播州。治所在今贵州赤水县东南复兴镇。宣和三年(1121)废。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复置,属遵义府真安州。治所在留元坝(今赤水市)。据明曹学佺《名胜志》:“仁水在县西南

  • 房山

    ①又名王母山、西山。即今河北平山县西北,与灵寿县交界处之王母山。海拔1252米。《后汉书·章帝纪》: 元和三年 (86) 三月,“己卯,进幸赵。庚辰,祠房山于灵寿”。李贤注: “房山在今恒州房山县 (

  • 佛山设治局

    1927年析萝北县置,属黑龙江省。治所在今黑龙江省嘉荫县东南保兴乡(观音山)。1929年改为佛山县。1927年由萝北县析置,治佛山镇(今黑龙江嘉荫县东南保兴乡)。1929年升县。

  • 敦水

    在今山西阳高县南。《山海经·北山经》:“少咸之山,……敦水出焉,东流注于雁门之水。” 《水经·㶟水注》: 敦水 “导源西北少咸山之南麓,东流径参合县故城南。……乱流东北注雁门水”。

  • 万荣东岳庙

    在今山西万荣县(解店)东南隅。创建于唐贞观年间。元代重建。明、清多次重修。有飞云楼、午门、南天殿、享亭、东岳殿、寝宫等六座建筑。主体建筑飞云楼为清乾隆十一年(1746)重建,位居山门内。形体壮丽,结构

  • 四安镇

    又作泗安镇。北宋置,属长兴县。即今浙江长兴县西南五十四里泗安镇。以其保障吴兴、宜兴、广德、安吉四处,故名。《元史·伯颜传》:至元十二年(1275)十一月,“参政阿剌罕等为右军,以步骑自建康出四安”。即

  • 蒲河

    ①即今河北昌黎县南饮马河。源出卢龙县溪谷中,南流径昌黎县大蒲河入海。民国 《昌黎县志》卷2: “蒲河,县东南二十五里,即蒲泊也。源出县东二十里海眼山,夹莲峰、樵夫诸山而下,经惠民场东西入海。”②即今内

  • 黄通市

    即今江西金溪县东黄通乡。明弘治 《抚州府志》 卷2: 金溪县四十三都有黄通墟。清同治《江西全省舆图》 卷2: 金溪县东南三十里有黄通墟。

  • 望蔡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上蔡县置,属豫章郡。治所即今江西上高县。《寰宇记》 卷106引顾野王 《舆地志》: “太康元年,以上蔡人思本土,改为望蔡县。” 隋开皇九年 (589) 省入建城县。唐武德五

  • 肖张镇

    即今河北枣强县北二十里肖张乡。清于此设肖张堡。在河北省枣强县北部。面积38平方千米。人口1.4万。镇人民政府驻肖张,人口 2800。传西汉萧何、张良视察幽、冀二州,曾在此休息,得名萧张。后谐为今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