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扶州置,治所在信义县 (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寰宇记》 卷163窦州: “以罗窦洞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怀德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窦州。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地。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扶州置,治信义县(今广东信宜市西南)。以州境有罗窦洞得名。辖境相当今信宜市等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并入高州。
唐贞观八年 (634) 改南扶州置,治所在信义县 (今广东信宜县西南镇隆镇)。《寰宇记》 卷163窦州: “以罗窦洞为名。” 天宝元年 (742) 改为怀德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窦州。辖境相当今广东信宜县地。北宋熙宁四年 (1071) 废。
唐贞观八年(634年)改南扶州置,治信义县(今广东信宜市西南)。以州境有罗窦洞得名。辖境相当今信宜市等地。北宋熙宁四年(1071年)并入高州。
唐开元后置羁縻州,属雅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康定县境。《寰宇记》卷77雅州:“吐蕃国师马定德并笼官马德唐等部落在欠马州安置。”即此。北宋属雅州。后废。
①南朝宋永初二年 (421) 改徐州置,治所在京口 (今江苏镇江市)。辖境相当今安徽凤阳以东,江苏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元嘉以后,辖境南移,相当今江苏长江以南,南京市东北部及丹阳、宜兴等市县以东,无
南宋嘉定四年 (1211) 置,属郴州。治所在上犹寨 (今湖南桂东县南二十里寨前乡)。明曹学佺 《名胜志》: “以在桂阳之东而名。” 元属郴州路。明洪武元年 (1368) 迁治今桂东县,属郴州。民国初
又作高梧、高吴。春秋时鲁邑。在今山东郓城县西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 (前547),“齐乌余以廪丘奔晋,袭卫羊角,取之; 遂袭我高鱼”。即此。古邑名。又作高梧城。在今山东省郓城县西北。春秋时属鲁。
北宋太平兴国四年 (979) 置,治所在剑浦县 (今福建南平市)。《寰宇记》 卷100南剑州: 本剑州,“以西 (利州路) 有剑州,此故名为南剑州”。辖境相当今福建南平、三明、将乐、顺昌、沙县、尤溪、
明洪武四年 (1371) 改金竹府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长顺县西北广顺镇。十年(1377) 升为安抚司。明洪武五年(1372年)置,治今贵州省长顺县西北广顺。属四川省。十年升为安抚司。
又作二站或甘井子。清雍正十年(1732)置,即今黑龙江省甘南县。清西清《黑龙江外记》卷2:“齐齐哈尔西北至呼伦贝尔,雍正十年设十台:曰西勒图,曰纳齐希……。”1933年于此置甘南县。
①明初置,属任丘县。即今河北任丘市西南四十里辛中驿乡。②在今河南新乡市东。《清一统志·卫辉府二》:新中驿 “在新乡县治东”。
①明洪武中改兴州置,属北平行都司。治所在今河北承德市滦河镇西南。永乐元年(1403)移治迁安县(今河北迁安县)。后废。②在今河北迁安县城内。《方舆纪要》卷17永平府:兴州右屯卫“在迁安县城内。本置于口
在今广东翁源县西北。《舆地纪胜》卷90韶州:岑水场“出产银铜。庆历七年置。……《舆地广记》云:崇宁元年升涔水场为建福县。今无此县”。北宋庆历七年(1047年)置,在今广东省翁源县西北小宝山南麓。属曲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