绛溪河
又名绛水、赤水、牛鞞水。在今四川简阳市西。源出仁寿县东北龙泉山东麓,东北流,至简阳市城北合赤水河注入沱江。《清史稿·地理志》 简州: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径城北,入江。”
即“绛水(3)”。
又名绛水、赤水、牛鞞水。在今四川简阳市西。源出仁寿县东北龙泉山东麓,东北流,至简阳市城北合赤水河注入沱江。《清史稿·地理志》 简州: “绛溪河发源西北月亮沟,东南流,径城北,入江。”
即“绛水(3)”。
又名双林。别称凤林、凤溪。即今江苏太仓市西北二十里双凤镇。《清一统志·太仓州一》:双凤镇,“相传晋成帝时,耕者斫土皆五色,得一石函,中有石龟二,化为双凤,故以名乡,镇亦因之”。(1)在江苏省太仓市西部
在今湖南凤凰县北百余里。地势幽险。清乾隆末征苗时,吴陇登等诱执吴八月于此。
在今浙江杭州市吴山上。《清一统志·杭州府二》:有美堂“在府城内吴山最高处。宋嘉祐二年,梅挚出守杭州,仁宗赐诗,有‘地有湖山美’之句,挚因作堂名之。欧阳修为记。蔡襄书”。
明永乐四年(1406)置,属奴儿干都司。治所在今吉林蛟河市北拉法镇。后废。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吉林省蛟河市北旧站(拉发站)。属奴儿干都司。后废。
在今江苏邗江县东南。《清史稿·地理志》 扬州府江都县: “大江西自六合历扬子入,东径七濠口……又东径裕民洲,为夹江,岐为二。又东为三江口,东南流,与江合。”
即今四川巫山县西之大溪河。《水经·江水注》:“(鸟飞)水出天门郡溇中县界,北流径建平郡沙渠县南,又北流径巫县南,西北历山道三百七十里,注于江,谓之鸟飞口。”《清一统志·夔州府一》 云此水为大溪河,发源
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思州。治所在今贵州思南县西北四十五里。贞观八年(634)属费州。《旧唐书·地理志》 多田县:“以土地稍平,垦田盈畛,故以多田为名。”北宋废。古县名。唐武德中置,治今贵州省思南
原名赤水桥。在今陕西华县西赤水河上。桥身全部以花岗石条砌筑,下桥为七孔拱形石桥,上桥为九孔拱形石桥。据清光绪 《三续华州志》 载: 下桥始建于清顺治十七年 (1660),竣工于康熙六年(1667)。后
在今广东阳江市南海陵岛海陵镇西。《宋史·地理志》 南恩州阳江县: “有海口、海陵、博腊、遂训等四砦。”北宋属阳江县,在今广东省阳江市南海陵岛上。
即今江西婺源县西北思口镇。清康熙 《徽州府志》 卷1婺源县: 十九都有思口村。光绪 《婺源县志》 卷2: 十九都思口 “离城三十里”。在江西省婺源县中部、古坦水中游。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1.4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