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云 (雲) 州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唐宝应元年 (762) 置,为党项部落州,属秦州都督府。在今甘肃泾川及陕西陇县一带。唐末废。
①《左传》:定公十二年(前498),“仲由为季氏宰,将堕三都”。杜注:“三都,费、郈、成也。”②相传古蜀国有三都:成都(今四川成都市)、广都(今四川双流县东南中和镇)、新都(今四川新都县)。东晋常璩《
明嘉靖四十年 (1561) 筑,即今福建连江县东北三十八里透堡镇。1931年11月,杨而葛在此领导了透堡暴动。暴动旧址在透堡北街林氏宗祠。
即今湖南耒阳市北肥田乡。《清一统志·衡州府二》 “竹塔市” 条下: “肥田市,在 (耒阳) 县北四十里。”
古玄水支流。在今河北迁安县东北。《水经·濡水注》: 温水 “出肥如城北,西流注于玄水”。即此。古今水系变迁多异,今已无法实指。
东汉置,属东莱郡。当在今山东东部。后废。
在今福建闽侯县东南,接福清市界。《方舆纪要》 卷96福州府: 常思岭 “在府东南百二十里。高数百仞,袤三里许。一名相思岭,闽县东南尽处也”。
又译额而古涅、也儿古纳。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河。《明实录》:永乐五年(1407),“阿鲁兀纳么连鞑靼头目脱完石花等来朝”。阿鲁兀纳即额尔古纳,“么连”意为河。
即今山东高唐县东南杨屯乡。《清一统志·东昌府一》:杨官屯桥“在高唐州东二十五里,跨通济河。每夏秋水涨作筏以济”。
即紫霞岩。在今湖南宁远县南九疑瑶族乡境内。
即今四川金堂县东南五十二里淮口镇。明置巡司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