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在今湖南澧县北。为九澧之 一。《楚辞·九歌》: “望涔阳兮极浦。” 即此。《水经·澧水注》:涔水“出西北天门郡界,南流径涔坪屯,屯堨涔水,溉田数千顷,又东南流注于澧水”。②在今陕西南郑县南。《水经·
明置,在今贵州龙里县西十里。《清一统志·贵阳府》: 高砦 “明王三善讨安邦彦,既克龙里,引兵复进,夺高砦及七里冲”。
在今河北定州市西。《水经·滱水注》:“滱水又东径乐羊城北。《史记》称魏文侯使乐羊灭中山,盖其城攻中山所造也,故城得其名。”
古国名。在今泰国曼谷西北素攀。或以为在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以东的马都拉岛。元汪大渊《岛夷志略》有专条记述。
即今广东南雄县西南修仁村。《方舆纪要》卷102南雄府保昌县 “叶田口” 条: 修仁堡 “在府南……江防巡哨处也”。清置,即今广东省南雄市西南修仁。为江防哨所。
北宋置,属真阳县。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与北江汇合处之江口咀。古镇名。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北宋属英德县。明初于此置洸口巡检司。
明洪武十七年 (1384) 以云远府改置为孟养府,后为麓川思氏所并。三十五年 (1402) 得其地仍称府。永乐二年 (1404) 改置为孟养军民宣慰使司。治今缅甸孟养。正统十三年 (1448) 又为麓
①西魏置,治所容山郡 (今四川垫江县)。辖境相当今四川垫江县。《周书·陆腾传》: “天和初,涪陵郡守蔺休祖又据楚、向、临、容、开、信等州地方二千里。” 即此。隋废。②唐贞观八年 (634) 改铜州置,
①春秋时莒地。在今山东莒县北。一说在今安丘市南。《左传》: 成公九年 (前582),“楚子(婴) 重自陈伐莒,围渠丘。渠丘城恶,众溃,奔莒。戊申,楚入渠丘”。即此。②春秋时齐地。在今山东淄博市临淄西三
即今湖南澧县西北三十三里大堰垱镇。民国《澧县县志》卷3《商埠》:大堰垱“离城三十里,最繁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