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河北高邑县西南。《清一统志·赵州》:东驿头堡“在高邑县东(西)南十里”。
明洪武二十五年(1392)改甘肃卫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张掖市。二十六年移都司治此。辖境相当今甘肃张掖、临泽、民乐和青海祁连等市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改为甘州府。
元至元十二年 (1275) 改富顺监置,治所即今四川富顺县。二十年 (1283) 升为富顺州。元至元十二年(1275年)改富顺监置,治今四川省富顺县。属叙州路。二十年升富顺州。
在今河南灵宝市西北。《史记·封禅书》:“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荆山下。” 荆山应在今陕西境内。但后人亦有人认为在此者。《元和志》 卷6湖城县: “荆山,在县南。即黄帝铸鼎之处。” 《明一统志》卷29河南
古名狮象坪。即今湖北神农架林区驻地松柏镇。旧属房县。1970年划归神农架林区。1972年名松柏镇,神农架林区迁治于此。
即今陕西南郑县东南牟家坝镇。清乾隆《南郑县志》卷3:南乡有牟家坝。光绪《陕西全省舆地图》南郑县:牟家坝“在城南五十里”。
夏、商、周国名。在今河南宁陵县西北二十四里葛伯屯。《尚书· 商书 · 仲虺之诰》: “乃葛伯仇饷,初征自葛。” 《孟子· 滕文公》: 孟子曰,“汤居亳,与葛为邻”。《春秋》: 桓公十五年 (前697)
在今贵州从江县西北十里大融乡。《方舆纪要》 卷121黎平府潭溪蛮夷长官司 “顿洞寨” 条:“又有容洞、铜锣二砦,俱在司南七十里。司境之砦凡二十有五,此其最著者。”
即木纳山。今内蒙古乌拉特前旗东、包头市西北之乌拉山。
清顺治末废兴济县置,属青县。即今河北沧县北四十里兴济镇。后置兴济巡司,有把总驻守。在河北省沧县北部,处南运河、北排河交汇处。面积110.4平方千米。人口4.6万。镇人民政府驻兴济,人口1.2万。古名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