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竹隘
亦作苦竹寨。南宋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西第二道关隘上。《元史·宪宗纪》: 八年(1258) 十月,“帝驻跸剑门。戊子,攻苦竹隘”,即此。《方舆纪要》 卷68剑州: 苦竹隘,“ 《志》 云:在小剑山顶,四际断崖,前临巨壑,孤门控据,一夫可守。宋置戍于此”。
又称苦竹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小剑山顶。宋置戍于此。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次剑门,拔苦竹隘,即此。
亦作苦竹寨。南宋置,在今四川剑阁县东北剑门关西第二道关隘上。《元史·宪宗纪》: 八年(1258) 十月,“帝驻跸剑门。戊子,攻苦竹隘”,即此。《方舆纪要》 卷68剑州: 苦竹隘,“ 《志》 云:在小剑山顶,四际断崖,前临巨壑,孤门控据,一夫可守。宋置戍于此”。
又称苦竹寨。在今四川省剑阁县北小剑山顶。宋置戍于此。南宋宝祐六年(1258年)蒙古军次剑门,拔苦竹隘,即此。
北宋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阳市东南七十里东峰镇南。
西汉置,属乐浪郡。治所在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一说在黄州东南凤山郡或京畿道临津江下游丰德。西晋后废。古县名。西汉元封时置,治今朝鲜黄海北道黄州,一说治今黄州东南凤山郡或开城西南丰德。属乐浪郡。西晋后废。
在今新疆昌吉市北。本西域劫国所都。西汉神爵二年(前60)后为西域都护府属地。
在今江西铜鼓县西南排埠乡。清属义宁州,雍正六年 (1728) 置巡司于此。在今江西省铜鼓县西南排埠。清雍正年间置巡检司于此。
古族名。又作州靡、余靡、寿麻。《吕氏春秋·任数篇》:“西服寿靡”。高诱注:“寿靡,西极之国,靡亦作麻。”《山海经·大荒西经》 有“寿麻之国”。战国时期,寿靡约在今云南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一带。
即酒铺江。今湖南攸县东北六十二里酒埠江镇。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置,为汶山郡治。治所在今四川茂县北三里。地节三年(前67)属蜀郡,为北部都尉治。东汉改为汶江道。古县名。东汉建安末改汶江道置,治今四川省茂县北。属汶山郡。西晋改为汶山县。
①西周封国。姬姓。都陶 (今山东定陶县西北四里)。周武王封其弟振铎于此。公元前487年为宋所灭。《春秋》: 哀公八年 (前487),“宋公入曹,以曹伯阳归”。②古昭武诸国之一。都城在今乌兹别克斯坦撒马
在今贵州福泉县东十里。《方舆纪要》卷121平越府:平越坡“在府治东十里。有平越坡之云也”。
①商、周国名。在今湖北襄阳县西南。《尚书·牧誓》:“及庸、蜀、羌、髳、微、贞、彭、濮人。”《左传》:文公十六年(前611),楚伐庸,“自庐以往,振廪同食”。《水经·沔水注》:沔水“又东过中庐县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