茨河镇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即今湖北谷城县东南六十里茨河镇。清有千总驻防。
在湖北省谷城县东南部、汉水南岸。面积184平方千米。人口2.2万。镇人民政府驻茨河,人口 7690。因汉水西岸山坡上有一棵大茨树,倒影水中成景,故名。1952年为茨河区。1958年为茨河公社,属庙滩区。1975年撤区,析置茨河公社。1984年置镇。产稻、小麦、玉米。采矿、建材业较发达。有筷子、木器加工等厂。207国道经此。汉水通航。古迹有湖北名刹承恩寺。
在今山西左云县东北五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荷鲁堡 “嘉靖二十二年筑,万历初增修,周二里有奇。旧为极冲,自增建五堡,称为腹里,土田饶衍,宜于耕植,但地势平旷,难于要截”。
元至元三十年 (1293) 改羁縻柔远州置,属四川行省。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西北猴栗。三十一年 (1294) 升为散毛府。
又称枞阳浦。即今安徽枞阳县长河。清名练潭河。《舆地纪胜》 卷46安庆府: 枞阳水,“《元和郡县志》 云: 出桐城县东南硖石山,东南入于江”。
清科布多参赞大臣管部之一。本准噶尔守边鄂托克,乾隆十九年(1754),其宰桑玛木特被清军所俘而归降,遂安置其众于特斯鄂依浑,即以玛木特为总管。后移牧于拜达里克,设立一旗,仍置总管,不设札萨克。乾隆四十
即今安徽休宁县西三十里齐云山。《寰宇记》卷104休宁县:白岳山“在县西四十里。山峰独耸,有峻崖小道凭梯而上。其三面并绝壁二百余丈,不通攀援。峰顶阔四十亩,有古阶迹、瓦器、池水、石室,亦尝有道者居之。其
在今贵州安龙县北马场。南明永历时大学士吴贞毓等十八人冤死后葬此。清顺治十三年(1656)南明永历帝朱由榔亲笔大书“十八先生成仁处”,并建庙立碑于马场。
即赤山湖。在今江苏句容县西南三十里。《梁书·沈瑀传》:“(齐)明帝复使沈瑀筑赤山塘。”《方舆纪要》卷20句容县:绛岩湖,“《志》云,吴赤乌中,筑赤山塘,引水为湖,历代皆修筑,后废”。又称赤山湖。在今江
唐置,为玄州羁縻州治所。侨治范阳县之鲁泊村 (今河北涿州市境内)。后废。唐贞观二十年(646年)置,治范阳县鲁泊村(今河北涿州市境)。属玄州。五代晋废。
明代以后典籍中我国南海诸岛中一些岛屿的名称。见明顾玠《海槎余录》、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等。指南沙等群岛。见明顾玠《海槎余录》、清陈伦炯《海国闻见录》等。
在今西藏拉萨市城区。公元7世纪中叶由文成公主督饬藏汉族工匠建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