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江堰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 “北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入城,永徽五年,令白大信置。”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 “北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入城,永徽五年,令白大信置。”
唐贞观十二年 (638) 治,为笼州治。治所即今广西扶绥县。天宝初为扶南郡治,乾元初复为笼州治。后废。古县名。唐贞观十二年(638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扶绥县。为笼州治。唐末废。
即砥柱山。在今河南陕县东北黄河中。唐赵冬曦《三门赋序》:砥柱山之六峰,“其最北有两柱(即今鬼门岛、神门岛)相对,距崖而立,即所谓三门也”。清雍正《河南通志》卷15:“康熙四十三年,陕甘总督博济等疏称:
①东晋置,属晋康郡。治所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隋开皇十二年 (592) 废。②东晋置,属新昌郡。治所在今越南河内市西北红河、明江流域。南齐后废。古县名。东晋置,治今广东省郁南县东南。属晋康郡。隋开皇十二
北周大象元年(579)分汾川、云岩二县置,属乐川郡。治所在今陕西延长县东南一百二十里门山村。《元和志》卷3门山县:“北有山,形似门,因以为名。”隋属延安郡。唐属丹州,武德八年(625)移治宋斯堡,在门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改山丹州置,属陕西行都司。治所即今甘肃山丹县。辖境相当今甘肃山丹县地。清雍正二年(1724)降为山丹县。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置,治今甘肃省山丹县。属陕西都司,后属行都
1914年改平远县置,属贵州贵西道。治所即今贵州织金县。以织金河为名。1923年直属贵州省。在贵州省中部、六冲河之西、三岔河之北。属毕节地区。面积 2868 平方千米。人口92.3万,有汉、苗、彝、布
①亦称南园、熙春园。为金代皇家御园。在金中都 (今北京市) 皇城之南、丰宜门内偏西处。《金史·显宗纪》 载: 大定二十五年 (1185),“九月庚寅,殡于南园熙春殿。己酉,世宗至自上京,未入国门,先至
①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置,治所在兴化县(今福建仙游县东北古邑)。同年改为兴化军。②北宋太平兴国八年(983)改廉州置,治所在海门镇(今广西合浦县)。辖境相当今广西合浦、浦北二县及北海市地。咸平元
在今河北东光县南。《新唐书·地理志》 景州东光县: “南二十里有靳河,自安陵入浮河,开元中开。” 《方舆纪要》 卷13景州东光县: “靳河在县南二十里。自州东废安陵县流入境,又东北入沧州之浮河。唐开元
北周置,属南宁州。治所在今云南嵩明县南二十六里杨林镇。唐贞观八年(634)属郎州,开元五年(717)复属南宁州。后升为威州。古县名。唐武德元年(618年)置,治今云南省嵩明县南。属戎州。天宝末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