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荆门山

荆门山

①在今湖北枝城市西北四十四里长江南岸,与北岸虎牙山相对。《后汉书·光武纪》: 建武九年 (33),“公孙述遣将田戎、任满据荆门”。《水经·江水注》: “江水东历荆门、虎牙之间。荆门在南,上合下开,暗彻山南,有门像; 虎牙山在北,石壁色红,间有白文类牙形,并以物像受名。此二山,楚之西塞也。”

②在今湖北荆门市南五里。《舆地纪胜》 卷78荆门军: 荆门山,“ 《荆南图副》: 上合下空,有若门像”。


又称郢门山。在湖北省宜都市与宜昌市交界处。北临长江,隔江与虎牙山相对。属武陵山余脉。东北—西南走向。最高点海拔175米。临江一侧山势陡峭,陡壁绵延2千米。有古荆门城遗址和仙人桥、仙人洞等名胜。唐李白有《渡荆门送别》、陈子昂有《度荆门望楚》诗。


猜你喜欢

  • 阳云台

    一名阳台。在今四川巫山县西北隅阳台山上。《寰宇记》卷148巫山县:阳云台“高一百二十丈,南枕长江。楚宋玉赋云‘游阳云之台,望高唐之观’,即此也”。南朝梁江淹诗:“相思巫山渚,怅望阳云台。”《方舆胜览》

  • 沧池

    一作仓池。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中。《三辅黄图》卷4引《旧图》曰:“未央宫有沧池,言池水苍色,故曰沧池。”《水经·渭水注》:“池中有渐台,汉兵起,王莽死于此台。”

  • 二仙庙

    又称二仙观。在今山西晋城市东南二十五里太行山中峰下。始建于宋大观元年(1107),至政和七年(1117)建成。现存东西配殿、正殿及左右各跨垛殿等。殿内木制“天宫壁藏”,雕刻精致,金碧辉煌。后槽的仙台上

  • 山东运河

    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1)清代通称纵贯今山东省境内、从临清市至枣庄市台儿庄东黄林庄止的大运河为山东运河。参见“会通河”。(2)即“鲁运河”。

  • 余吾水

    即今蒙古国鄂尔浑河支流土拉河。《史记·匈奴列传》:西汉征和四年(前89)贰师将军李广利等数路大军击匈奴,“匈奴闻,悉远其累重于余吾水北,而单于以十万骑待水南,与贰师将军接战”。古水名。即今蒙古国土拉河

  • 塔塔玛山

    在今俄罗斯萨哈林岛 (库页岛) 东海岸北部。清光绪 《吉林通志》 卷19: 塔他玛山 “在库页岛,距吉林城东北四千四百五十里”。塔塔玛河发源于此。

  • 剥隘

    即今云南富宁县东北剥隘镇。《清一统志·广南府》: 剥隘 “在 (宝宁) 县东南三百九十里,与广西田州之喇村及归顺州之送那邨接界”。民国时设县佐。

  • 拱宸桥

    在今浙江杭州市北。明崇祯四年 (1631)建桥。《清一统志· 杭州府二》: 拱宸桥 “在仁和县北新关外,西湖、苕溪诸水汇流于此”。为水陆冲要之地。1949年至 1953 年,杭县曾迁治于此。区片名。在

  • 吊黄楼

    在今四川宜宾市东北五里。清《古今图书集成》方舆汇编职方典卷605:吊黄楼“因吊山谷而名”。嘉庆《宜宾县志》卷13: 吊黄楼在“治北对江。昔人黄庭坚建,后圮。今为东岳庙。土人犹呼旧名”。《清史稿·曾纪凤

  • 火峰山砦

    亦名火峰砦。在今湖北巴东县西北三十里。《方舆纪要》卷78巴东县:火峰山寨“其地有火烽,据险置寨,因名。明初,汤和伐蜀,克归州,取火烽山砦。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