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蒲州

蒲州

①北周明帝二年 (558) 改泰州置,治所在蒲坂县 (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四里蒲州镇)。《元和志》 卷12河中府蒲州: “因蒲坂为名。” 辖境相当今山西永济、万荣、临猗、芮城等市县地。隋改治所蒲坂县为河东县,大业三年 (607) 改为河东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置,治所在桑泉县 (今山西临猗县西南四十里临晋镇),三年 (620) 移治河东县 (今永济市西南蒲州镇)。开元八年 (720) 升河中府,同年仍改蒲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河东郡,乾元元年(758) 复为蒲州,乾元三年 (760) 又升河中府。金天会六年 (1128) 改为蒲州,天德元年 (1149) 复为河中府。明洪武二年 (1369) 复置蒲州,清雍正六年(1728) 升蒲州府。

②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治所在高阳县 (今河北高阳县东二十五里旧城镇)。大业初废。

③金兴定五年 (1221) 升蒲县置,治所即今山西蒲县。辖境相当今山西蒲县、大宁县地。元初废。

④在今湖南永州市东南潇水之滨。柳宗元在永州为官时游此,写有 《登蒲州石矶望横江口潭岛深迥斜对香零山》 诗。清康熙 《永州府志》 卷7 山川志: “香零山,在城东。柳子厚常登蒲州石矶以望之。”


(1)北周明帝二年(558年)以泰州改置,治蒲坂县(今山西永济市西南蒲州镇)。隋大业三年(607年)改为河东郡,义宁元年(617年)复为蒲州。治桑泉县(今临猗县西南临晋镇)。唐武德三年(620年)移治河东县(今蒲州镇)。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闻喜、万荣等市县及运城市西南部地区。开元元年(713年)曾升为河中府,旋仍为蒲州。乾元三年(760年)又升为河中府。属河东道。金天会六年(1128年)改为蒲州。属河东南路。天德元年(1149年)复为河中府。以明洪武二年(1369年)复为蒲州,省州治河东县入州。辖境相当今山西省永济、河津、临猗、万荣等市县及芮城县西部地区。属平阳府。清雍正二年(1724年)升为直隶州,六年升为蒲州府。为晋、陕间交通咽喉,历为军事重地。(2)金兴定五年(1221年)升蒲县置,治今山西省蒲县。辖境相当今蒲县、大宁二县地。属河南东路地。蒙古复为县。


猜你喜欢

  • 韶州千户所

    明洪武初改韶州卫置,属清远卫。治所在韶州府 (今广东韶关市)。后废。

  • 大孤家子

    即今辽宁法库县南五十里大孤家镇。《奉天省全界地图》:法库县南有大孤山子。

  • 柘厥关

    唐置,在今新疆库车县西渭干河西。《新唐书·地理志》: “安西西出柘厥关,渡白马河,百八十里西入俱毗罗碛。”

  • 县桥市

    亦作院桥市。即今浙江黄岩市南院桥镇。明万历《黄岩县志》卷1:县桥市“在县南三十里”。

  • 旧衙坪

    即今云南华坪县。元、明为土官高氏衙署驻地,故名。清道光元年(1821)置旧衙坪经历署,属永北直隶厅。

  • 古市镇

    又名旧市镇。即今浙江松阳县西北二十四里古市镇。本章安县地,东汉建安四年(199)置松阳县,设治于此。唐贞元中迁治紫荆村,即今松阳县治。(1)在浙江省松阳县北部、松阴溪畔。面积47平方千米。人口 2.2

  • 赤泉

    ①在今甘肃张掖市东南。《晋书·秃髪傉檀载记》:南凉弘昌四年(405),“伐沮渠蒙逊,次于氐池。蒙逊婴城固字,芟其禾苗,至于赤泉而还”。②一名赤乌泉。在今甘肃武威市西南。《资治通鉴》:南朝梁承圣二年(西

  • 方向礁

    即今南海中中国南沙群岛的指向礁。1935年公布名称为方向礁。1947年改名指向礁。

  • 无量寺

    即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旧城之大召。清咸丰《古丰识略》卷13《寺塔》:无量寺“俗名大招。在城南门外里许。我朝崇德中,都统古禄格楚琥尔奉谕将旧寺委左翼左领补音图骁骑校喇巴太与德木齐温布剌麻协同新修展大,赐今

  • 沙陂峪

    在今河北遵化市北。《明一统志》卷1顺天府:马兰峪关“在遵化县北, 自是而东凡三十一关口, 至大喜峰口,其间差大者曰沙陂峪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