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西华县

西华县

西汉置,属汝南郡。治所在今河南西华县南。西晋初废。永康元年(300)复置,属颍川郡。东晋改属陈郡。北齐废。隋大业三年(607)改鸿沟县复置,属淮阳郡。治所即今西华县。唐初废。景云元年(710)改箕城县复置,属陈州。清属陈州府。民国初属河南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


在河南省东部。属周口市。面积 1194 平方千米。人口 90.5 万。辖9镇、10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春秋时为宋华氏之地,居东者称东华,居西者称西华,故名。秦置长平县,治今西华县城东北,属陈郡。西汉分置西华县,治今西华县城南二县,均属汝南郡。东汉、三国魏因之。西晋废西华县入长平县,永康元年(300年)复置西华县,属陈郡。北魏太平真君七年(446年)废长平县,后复置,属陈郡。北齐又废长平县。后又改西华县置长平县。隋开皇元年(581年)改为柳城县;十八年改为鸿沟县,移治今西华县城。大业元年(605年)复名西华县,属淮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改名箕城县,贞观元年(627年)废入宛丘县,长寿元年(692年)置武城县,神龙元年(705年)复名箕城县,景云元年(710年)复称西华县,属陈州。北宋宣和初曾改属淮宁府。元、明属陈州。清属陈州府。1913年属豫东道,1914年属开封道,1927年直属河南省。1949年属淮阳专区,1953年属许昌专区,1965年属周口专区。1969年属周口地区,2000年属周口市。地处黄淮洪积冲积平原,地势平坦,沙河流经南部边缘,颍河流经西部和南部,贾鲁河、清水河流经北和东部。属南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有小麦、玉米、大豆、棉花、花生和芦笋、大枣。工业有机械、化肥、针织、造纸、面粉、酿酒等。漯淮、郑周公路在县城相交。名胜古迹有界台寺、女娲城、陆城等遗址。


猜你喜欢

  • 奉明县

    西汉元康元年 (前65) 置,属京兆尹。治所在今陕西西安市北郊张家堡。东汉废。古县名。西汉元康元年(前65年)益奉明园户置,治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属京兆尹。东汉初废。

  • 流江水

    即今四川仪陇、营山县境之仪陇河。《寰宇记》 卷139蓬池县: “验江水一名流江水。西来自仪陇县界,东流经县理北,又东南流入良山县。” 流至渠州流江县 (今渠县) 注入渠江。

  • 长城郡

    ①北魏正光五年(524)置,属渭州。治所在黄石县(西魏改名长城县,今甘肃平凉市西北十里)。辖境相当今甘肃平凉市中部地。隋开皇初废。②唐南诏置,属拓东节度。治所即今云南嵩明县。宋大理改嵩盟部。(1)北魏

  • 决口戍

    南朝梁普通七年(526)置,在今安徽霍邱县西北八十里临水乡。大通三年(531)改为临水县。

  • 焦戴镇

    北宋置,属蓝田县。即今陕西蓝田县西南三十里焦岱镇。古镇名。北宋置,在今陕西省蓝田县西南。

  • 南州津

    即采石津。在今安徽马鞍山市西南采石矶江口。《陈书·宣帝纪》: “自今有罢任之徒,许分留部下; 其已在江外,亦令迎还,悉住南州津里安置。”又称南津。即今安徽省马鞍山市西南采石。南朝梁普通七年(526年)

  • 博木池

    在今内蒙古鄂托克旗西。《清一统志·鄂尔多斯》: 博木池“在右翼中旗西二百二十里。大小折苏图河注于此,又西入黄河”。

  • 布拖场

    即今四川布拖县。民国《西昌县志》有布拖。以布拖坝子为名。1953年设凉山彝族自治区布拖办事处,1955年改为布拖县。

  • 雹泉

    即今山东安丘市西南四十里雹泉镇。《方舆纪要》 卷35安丘县: 雹泉 “自石罅中涌出,绵绵不绝,东流入潍水”。1943年山东革命根据地置邱南县治此。集镇名。在山东省安丘市南部。属管公镇。人口4500。为

  • 辛店集

    即新店镇。今山东东营市西辛店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