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心坡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观心坡“即顶心坡,一名点心坡。在万年寺上。《峨眉县志》:顶心坡,一举足膝辄平心”。
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峨眉山万年寺北。清嘉庆《四川通志》卷17峨眉县:观心坡“即顶心坡,一名点心坡。在万年寺上。《峨眉县志》:顶心坡,一举足膝辄平心”。
①西汉元封元年(前110)于建章宫北开凿。在今陕西西安市西北,汉长安城内。《史记·封禅书》:建章宫“北治大池,渐台高二十余丈,命曰太液池,中有蓬莱、方丈、瀛洲、壶梁,象海中神山龟鱼之属”。《汉书·昭帝
又名五井子、双龙城。即今黑龙江省望奎县。旧属海伦县。1913年于此置望奎设治局。1917年改望奎县。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南。《方舆纪要》卷110思城州:弄限山“在州(治今思城乡)北。峻险难越”。
在今河北赞皇县南,南、北回车村。《魏书·地形志》赵郡房子县:有“回车城”。《方舆纪要》卷14赞皇县:回车城在“县南十里。……《寰宇记》云,回车城李左车所筑也。亦曰左车城,其旁有韩信将台”。
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图音河。《资治通鉴》: 南朝宋元嘉六年 (429),北魏拓拔焘击柔然,“循栗水西行,至菟园水”。即此。古水名。即今蒙古国巴彦洪戈尔省境内图音河。北魏神䴥二年(429
古国名。又名萧同。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在今安徽萧县西北。《左传》: 庄公十二年 (前682),宋万弑闵公,“群公子奔萧”。鲁宣公十二年 (前597)灭于楚。后迭为楚、宋之邑。《战国策·秦策四》:“秦楚之
在今陕西南郑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56褒城县 “华阳水” 条下: “又有章溪水,出南郑县境仙台山,亦北流入汉水。今县西南九十里有龙河堰,即章溪引流处。”
又名热海,大清池。即今吉尔吉斯斯坦伊塞克湖。唐为通西域的必经之路。唐玄奘 《大唐西域记》 卷1: “大清池或名热海。又谓咸海,周千余里。”
一作贵长池水。即今安徽贵池市秋浦河下游。《元和志》 卷28秋浦县: “贵池水在县西七里。”即“秋浦河”。
五代唐改昌明县置,属绵州。治所即今四川江油市南彰明镇。郭子章 《郡县释名》 四川卷上: 彰明县 “昌明,后唐改今名,易昌为彰也”。明洪武十年 (1377) 废入绵县,十三年 (1380) 复置。清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