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江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象江 “在新淦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象江 “源出新喻县界,东流三十里,合于清江”。
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之柳江。《方舆纪要》 卷109象州: 象江 “在州城西。即柳江也。自府城南流经州北,自城西而南,入武宣县界。又南入浔州府界”。
①在今江西新干县南。《舆地纪胜》 卷34临江军: 象江 “在新淦县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87临江府新淦县: 象江 “源出新喻县界,东流三十里,合于清江”。
②即今广西象州县西之柳江。《方舆纪要》 卷109象州: 象江 “在州城西。即柳江也。自府城南流经州北,自城西而南,入武宣县界。又南入浔州府界”。
在今浙江慈溪县西周巷镇。《清一统志·浙江统部》: 绍兴营设把总驻此。
北宋置,属内江县。在今四川内江市西全安镇 (朱家桥) 西南。
即今广西容县东北十里十里乡。清光绪《广西舆地全图》容县图:东北有十里墟。
南朝梁侨置 (一说北魏置),属北沛郡。治所在今安徽六安市或霍山县境。后废。
清初建,即今黑龙江省五常市西北拉林镇。雍正三年 (1725) 设协领镇守。乾隆九年(1744) 改设副都统于此。光绪 《吉林通志》 卷12:拉林城 “以河名,即金史之涞流也”。
又作瑯琊。春秋末越国都城。在今山东胶南市西南琅琊镇 (夏河城)。《吴越春秋·勾践伐吴外传》: 勾践二十五年 (前472) 徙都瑯邪。约于公元前379年越王翳始从琅邪迁都于吴 (今江苏苏州市)。秦于此置
即今山西神池县西北六十里八角镇。《方舆纪要》卷40崞县:八角堡“(明)弘治二年筑,万历十五年增修,周四里有奇”。嘉靖二年(1523)于此建八角守御千户所。即今山西省神池县西北八角镇。明弘治二年(148
亦名睢阳山。在今安徽宿州市西北二十里。《金史·地理志》 符离县: “有诸阳山。”
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一带析置,治所在白玉寺(今青海久治县西南白玉乡)。因驻地白玉寺为名。“白玉”藏语意为“吉祥”之地。1948年废。1940年由下果洛班玛、雅砻江上游及黄河沿岸
又称西路中左翼右旗。清乾隆二十一年(1756)设,属蒙古扎萨克图汗部。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库苏古尔省新依德尔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