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侯国
东汉改费县为侯国,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后复为县。
东汉改费县为侯国,属泰山郡。治所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二十里古城。后复为县。
在今甘肃秦安县东北。《方舆纪要》 卷59秦州秦安县: 莲花川 “在县东七十里。亦东流入陇水”。
①唐渤海国置,为兴州治。治所在今吉林桦甸市东南白山镇附近。辽内徙,后废。②辽置,为黔州治。治所在今辽宁北票市东南。金废。古县名。(1)渤海国置,治今吉林省靖宇县北。为兴州治。辽废。(2)辽置,治今辽宁
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属永宁卫。治所即今福建厦门市。清顺治十四年(1657)废。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置,治今福建省厦门市。属永宁卫。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废。
1914年改承德县置, 为奉天辽沈道治。治所即今辽宁沈阳市。1929年改为沈阳市。
又称夥尔益玛。在今西藏巴青县附近益塔,为藏北三十九族之一。见清乾隆《卫藏通志》卷15《部落》。
①南朝宋置,属郁林郡。治所当在今广西桂平、象州、武宣、来宾等县境。南齐以后废。②南朝宋置,属新宁郡。当在今广东新兴县或高要市境。南朝梁以后废。③唐置,为威州羁縻州治。治所在今北京市房山区西北六十里。《
为熊耳山之殊称。又名鸾山、峦山、闷顿岭。在今河南卢氏县东、栾川县西北。为伊水发源处。《山海经· 中山经· 中次二经》: “蔓渠之山,其上多金玉,其下多竹箭,伊水出焉,而东流注于洛。” 《汉书·地理志》
即蒙古土谢图汗部中右旗。旗府驻地在今蒙古国中央省额尔德讷桑特。
在今江苏溧阳市溧水上。《吴越春秋》卷4:子胥伐楚师还,“过溧阳濑水之上,乃长太息曰:‘吾尝饥于此,乞食于一女子,女子饲我,遂投水而亡。’将欲报以百金而不知其家,乃投金水中而去”。后人称之为“投金濑”。
①即今江苏仪征市北曹山。《舆地纪胜》卷38真州: 城子山 “在州北。魏文帝尝于此筑乐游台”。《方舆纪要》 卷23仪真县: 城子山在 “县北六里。山形如城。魏文帝筑乐游台,立马赋诗于此”。②在今湖北钟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