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资州

资州

西魏置,治所在阳安县 (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元和志》 卷31: 资州 “取资水为名”。北周武成二年 (560) 徙治资阳县 (今资阳市)。隋开皇七年(587) 又徙治盘石县 (今资中县北三里)。大业三年(607) 改为资阳郡。唐武德元年 (618) 复为资州。天宝元年 (742) 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 (758) 复为资州。咸通六年 (865) 徙治内江县 (今内江市西),次年徙治盘石县。辖境相当今四川资阳市以南,内江市以北沱江流域。元至元二十年 (1283) 废入简州。至正时明玉珍复置,治所即今四川资中市。明洪武四年 (1371) 降州为资县。清雍正六年 (1728) 升为资州直隶州,辖境扩大包括仁寿、井研二县。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西魏废帝二年(553年)置,治阳安县(今四川简阳市西北),北周武成二年(560年)移治资阳县(今市),隋开皇七年(587年)移治盘石县(今资中县)。“取资水为名”(《元和郡县志》)。大业初改为资阳郡,唐武德元年(618年)复为资州。天宝元年(742年)又改为资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资州。辖境相当今四川省内江、资阳、资中等市县地。宋先后属梓州路、潼川府路。元废。至正末明玉珍复置。明洪武四年(1371年)降为资县。清雍正五年(1727年)复置,属四川省。辖境扩大,有今内江、资中、资阳、仁寿、井研等市县地。1913年废,改本州为资中县。


猜你喜欢

  • 夏错

    又作夏尔错。在今西藏南部,门隅地区达旺东十四里。藏语意为东边部落。原隶属于西藏地方政府管辖,为门隅三十二错、定 (错、定是当地的一级行政区划) 之一。1951年被印度政府非法占领。

  • 嘉木箐

    在今贵州惠水县西南。《方舆纪要》 卷121小程番长官司: “嘉木箐在司南十五里。”

  • 鄂垒扎拉图

    在今新疆精河县东。清徐松 《西域水道记》 卷3: 鄂垒扎拉图,“准语,鄂垒,高耸之象;扎拉,冠上缨也。相传准夷击服回人,于此加服冠缨,故名”。乾隆 《西域图志》 卷11: 鄂垒扎拉图,“乾隆二十一年冬

  • 赤水铺

    明置,即今四川简阳市西北二十五里赤水乡。明诗人杨慎过此,写有《赤水铺》诗。

  • 睢清口

    睢水合清水之口。亦名睢口。在今江苏宿迁市东南。《资治通鉴》: 南朝宋泰始三年 (467)行南兖州刺史沈攸之攻彭城 (今江苏徐州市),“去下邳五十余里,陈显达引兵迎攸之至睢清口”,为魏将孔伯恭所破之。即

  • 三阳店

    即今湖北京山县北六十六里三阳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三年(1864)十月,“任柱等已由京山折向三阳店”。

  • 土地公屿

    在今台湾省澎湖县西北, 白沙岛西北。清高拱乾《台湾府志》卷1:土地公屿“上有石镌神像,不知来自何时,因名”。

  • 桥墅镇

    即乔墅镇。在今江苏江都市北乔墅镇村。

  • 耶懒

    金大定十一年 (1171) 于耶懒路故址置耶懒猛安,属恤品路。在今俄罗斯滨海边疆区东北塔乌黑河流域。承受三年 (1198) 设节度使。《金史·地理志》 恤品路: “耶懒又书作押懒。”

  • 淯井监

    北宋改淯井镇置,为盐监,属江安县。治所在今四川长宁县南七十里双河镇。以淯井为名。《宋史· 蛮夷传》: 大中祥符六年 (1013),“晏州多刚县夷人斗望、行牌率众劫淯井监,杀驻泊借职平言”。即此。政和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