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赤壁

赤壁

①在今山西河津市北。《魏书·匈奴刘聪传》:东晋大兴元年(318),“靳准之诛粲也,(刘)曜来赴之,次于赤壁”。即此。

②在今山西古县西。《方舆纪要》卷41岳阳县:“赤壁在县西一里。亦曰赤壁城,赤壁水经其下。”

③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与刘备联军大败曹操之赤壁,历来说法不一,迄无定论。主要有二说:(1)即今湖北武昌县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南朝宋刘盛之《荆州记》:“蒲圻县(今蒲圻市西北)沿江一百里南岸名赤壁,周瑜、黄盖此乘大舰,上破魏武兵于乌林。乌林,赤壁其东西一百六十里。”《水经·江水注》:“江水左径百人山(今武汉市西南纱帽山)南,右径赤壁山下,昔周瑜与黄盖诈魏武大军处所也。”(2)即今湖北蒲圻市西北赤壁镇北赤壁山,北对洪湖市东北乌林矶。唐李泰《括地志》:“鄂州蒲圻县有赤壁山,即曹公败处。”《元和志》卷27蒲圻县:赤壁山“在县西一百二十里,北临大江,其北岸即乌林,与赤壁相对,即周瑜用黄盖策焚曹公舟船,(曹操)败走处”。

④即赤鼻山。亦作赤壁矶。在今湖北黄州市西北一里。北宋苏轼谪居黄州,作《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误认为即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孙权、刘备联军大破曹操于赤壁之处。


(1)在今山西省河津市西北。《资治通鉴》: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刘曜至赤壁,太保呼延晏等自平阳归之,与太傅朱纪等共上尊号,曜即皇帝位”,即此。(2)古称石头关。在湖北省赤壁市区西北36千米的长江南岸,隔江与乌林相望(或说即湖北武汉市江夏区西赤矶山,与纱帽山隔江相对)。相传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此用火攻,大破曹操战船,当时火光照得江岸崖壁一片彤红,“赤壁”由此得名。此处有赤壁、南屏、金鸾三山,起伏毗连,苍翠如绘。摩崖石刻、拜风台、凤雏庵、翼江亭等文物和建筑,错落隐现。赤壁山西南部,嶙峋临江,斜亘百丈,恰大江汹涌,直扑山壁,尤在涨水时,激浪飞溅,高达丈余;噌吰雷鸣,远震里许,气势磅礴,成为历代名人攀登凭吊、吟咏抒怀的所在。建国后,大部已整修,并增建层台、阁亭、碑廊、周瑜塑像和赤壁之战陈列馆等。(3)即“东坡赤壁”。


猜你喜欢

  • 云锦山

    在今福建邵武市西南。《方舆纪要》卷98邵武府邵武县:“云锦山在府西南八十里。高峰环合,凡三十有六。”

  • 平武郡

    ①北魏末置,治所在平武县(今四川青川县西南青溪镇,一说在今四川平武县东北)。南朝梁以后废。②隋大业三年(607)改龙州置,治所在江油县(今四川平武县东南南坝镇旧州)。辖境相当今四川平武、青川二县及北川

  • 三道岭驿

    清光绪年间置,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三道岭。清宣统《新疆图志》卷80哈密厅:三道岭驿,“回语呼塔勒齐。注:言有寄居人也。旅店一,居民十家,泉甘流畅。按三道岭为西行穷八站之首”。

  • 湨水

    或称溴水。即今河南济源市、孟县、武陟县境之黄河支流漭河。《春秋》: 襄公十六年 (前558),公会晋侯等 “于湨梁”。杜注: “湨水出河内轵县东南,至温入河。” 《资治通鉴》: 西晋永宁元年 (301

  • 郎塘市

    亦作琅塘市。即今湖南新化县西北百里琅塘镇。清光绪 《湖南通志》 卷1新化县图: 县西北有郎塘市。

  • 邢邑镇

    即今河北定州市南邢邑乡,清道光《定州志》卷6乡约:“邢邑镇属大场里,在州城南,至州五十里。”在河北省定州市南部。面积48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邢邑,人口 8650。战国苦陉县治,唐改名陉

  • 市汊

    又名新仪镇。即今江西南昌县(莲塘镇)西南市汊街。南宋范成大《揽辔录》:乾道癸已(1173)闰正月“九日宿市汊,缘岸居人,烟火相望,有东郊气象”。明设市汊驿及市汊巡司。

  • 竹口镇

    北宋置,属寿张县。在今山东阳谷县南竹口。金大定七年(1167)河决,坏寿张县城,曾徙县治于此。(1)古镇名。即今山东省阳谷县西竹口。金大定七年(1167年)移寿张县治此。(2)今镇名。在浙江省庆元县西

  • 八番

    在今贵州惠水县境。清张澍《黔中纪闻》:“八番者,大龙番、小龙番、卧龙番、洪番、程番、石番(《蛮谿合志》作金石番)、卢番、韦番也。五代时,楚王马殷遣八姓帅率邕管柳州兵讨两江谿洞至此,留军戍之,遂各分据其

  • 铜鼓县

    1912年改铜鼓厅置,后属江西浔阳道。治所即今江西铜鼓县。1926年直属江西省。在江西省西北部,西邻湖南省。属宜春市。面积1548平方千米。人口13.6万。辖6镇、3乡,国有茶山、龙门、大沩山林场亦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