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那马厅

那马厅

清同治九年(1870)改那马土司置,属思恩府。治所在今广西马山县西南周鹿镇。1912年改为那马县。


明嘉靖七年(1528年)置那马土司,清同治九年(1870年)改为厅,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马山县西南周鹿。属思恩府。辖境相当今马山县西南部分地区。1912年改为县。


猜你喜欢

  • 三塠山

    在今陕西甘泉县西北。《寰宇记》卷36敷政县:“三塠山在县北一里,其山土石相杂,上有三冢,遥望如塠物,因以为名。”

  • 白洋湖

    又名白杨湖。在今安徽太和县西南十五里。《清一统志·颍州府一》:白洋湖“有东西二湖,西通柳河”。光绪重修《安徽通志》卷31颍州府:白杨湖“一作白洋。旧为黄河水道淤隔而成”。

  • 颍上县

    隋大业二年 (606) 置,属汝阳郡。治所在郑城 (今安徽颍上县南)。《寰宇记》 卷11颍上县: “以地枕颍水上游为名。” 唐属颍州,武德四年(621) 移治今颍上县。宋属顺昌府。金属颍州。清属颍州府

  • 畏兀儿国

    即西州回鹘。12世纪时自号畏兀儿。都城在和州 (一名火州。在今新疆吐鲁番市东四十余里高昌故城)。《新元史·地理志): 畏兀儿地 “本高昌地,唐置交河郡。又为回鹘所据,后自号畏兀儿。太祖六年 (1211

  • 光明山

    即今广西桂林市西北郊光明山。《方舆纪要》卷107临桂县“侯山”条:光明山“在城西十里。山势峭拔,有一穴通明。其水潴为于家庄渠,灌田数百顷”。南侧山腰有芦笛崖洞,为著名游览地。

  • 赤儿山

    在今内蒙古武川县西南。《明史·地理志》 东胜卫:“北有赤儿山。西有黄河。”

  • 大寒山

    即今青海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北与门源回族自治县交界之大达坂山。《清史稿·地理志》:大通县“北:大寒”。民国《大通志》第一部:大寒山“去县城北四十五里,居浩亹河之南,壁立千仞, 自西至东,横亘二百余里,划

  • 西怀州

    ①北周天和六年(571)置,治所在王屋县(今河南济源市西五十八里王屋乡)。建德六年(577)废。②唐贞观四年(630)置,为羁縻州,属松州都督府。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县西境。八年(634)改为远州。

  • 石马潭

    在今湖南永州市北。《舆地纪胜》卷56永州:石马潭“在城北五十里湘水中,有石状如马”。《方舆纪要》作“府北十五里”。

  • 马头城

    ①晋置,即今安徽怀远县南马头城。《晋书·穆帝纪》:东晋永和十一年(355),“冬十月,进豫州刺史谢尚督并、冀、幽三州诸军事、镇西将军,镇马头”。即此。②在今安徽寿县西北二十里。北魏置戍。《梁书·武帝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