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

又作下鄀。春秋时国名。允姓。都商密 (今河南淅川县西)。《左传》: 僖公二十五年 (前635),“秋,秦、晋伐鄀”。即此。此为下鄀,金文作 “蠚”、“��”。 文公五年 (前622), “秦人入鄀”。 遂南迁至今湖北宜城县东南。史称上鄀。后灭于楚,为楚邑,楚昭王曾迁都于此。


古国名。《鄀公敄人钟》作“上鄀”。西周、春秋封置。允姓。在今湖北省宜城市东南。《左传》僖公二十五年(前635年):“秦、晋伐鄀。”杜预以为“鄀本在商密(今河南内乡县、陕西商洛市间),秦、楚界上小国,其后迁于南郡鄀县”。无确据。郭沫若《两周金文辞大系考释》以为本上鄀,后灭于楚为邑。楚昭王十二年(前504年),吴取番,楚恐,自郢徙都于此,见《史记·楚世家》。秦置鄀县。


猜你喜欢

  • 窝阔台汗国

    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二十年(1225) 封第三子窝阔台,都叶密立 (也迷里,今新疆额敏县)。辖地相当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及巴尔喀什湖以东地区。1229年窝阔台 (太宗) 继汗位后,由其子贵由继承封地

  • 环王国

    即占婆国。在今越南中南部。约公元758年至9世纪后期亦称环王。《新唐书·南蛮传下》: “环王,本林邑也,一曰占不劳,亦曰占婆。直交州南,海行三千里。地东西三百里而赢,南北千里。”

  • 即丘县

    ①西汉置,属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东北禹王城。东汉改为侯国,后复为县,属琅邪国。北魏时移治今临沂县西二十里古城,为琅邪郡治。隋大业初废。②东晋初侨置,属南琅邪郡。治所在今江苏南京市附近。南朝宋元嘉

  • 枫林镇

    即今浙江永嘉县东北四十里枫林镇。清光绪 《永嘉县志》 附图: 城东北四十七都有枫林。1935年置枫林镇。(1)在浙江省永嘉县东部、楠溪江东侧。面积72平方千米。人口3.5万。镇人民政府驻枫林,人口 8

  • 四方岭

    在今广西上思县西。《方舆纪要》卷110上思州:四方岭在“州西三十里。山势陡拔,四面方正,上有天池,溉田甚远”。

  • 遂昌县

    西晋太康元年 (280) 改平昌县置,属东阳郡。治所即今浙江遂昌县。隋初废,后复置。唐武德八年 (625) 又废,景云二年 (711) 复置,属括州(后改处州)。元属处州路。明、清属处州府。民国初属浙

  • 陕南县

    1933年12月川陕革命根据地改赤南县置,治青鹤观 (今陕西镇巴县南青鹤观)。后迁盐场坝 (今镇巴县南盐场坝)。1935年3月废。旧县名。川陕革命根据地设。1934年初由赤南县改名。1935年红军北上

  • 四安溪

    即今浙江长兴县南泗安塘。《舆地纪胜》卷4:四安溪“在长兴县南四十三里。源出四安山”。《方舆纪要》卷91长兴县:四安溪“在县南三十里。自四安山引流而东南,广德州境之水亦流合焉,下流注于苕溪”。

  • 大笮县

    即大莋县。治所在今四川盐边县北鰔鱼乡南。东晋常璩《华阳国志·蜀志》:越嶲郡“大笮县,汉末省也”。

  • 石阡县

    1913年改石阡府置,属贵州镇远道。治所即今贵州石阡县。1923年直属贵州省。据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17:“石阡之名, 因于阡山。”而明《寰宇通志》卷114说,石阡因石阡河而得名。但此二说对石阡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