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砾滩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7海里。水深约10米。长约6.5公里,宽约4公里,为珊瑚砾石滩。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尔迪斯滩。1947年改名银砾滩。
在南海中中国西沙群岛永兴岛西南7海里。水深约10米。长约6.5公里,宽约4公里,为珊瑚砾石滩。1935年公布名称为伊尔迪斯滩。1947年改名银砾滩。
1913年改巧家厅置,后属云南滇中道。治所即今云南巧家县。1916年直属云南省。在云南省东北部,西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邻。北隔金沙江与四川省金阳县相邻。属昭通市。面积 3245 平方千米。人口51.7万
即半程汛。今山东临沂市北半程乡。民国《临沂县志》舆图作“半城”。村名。在江苏省新沂市西南部、新沂河东岸。属港头镇。人口 1500。相传古时此地为战场,城筑一半,故名半城。产小麦、稻、玉米。黄沙藏量大。
在今浙江宁波市城区西隅,系我国现存最古之私家藏书楼。明嘉靖四十年(1561)兵部右侍郎范钦建,取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地六成之”之义而名。庋藏文献达七万多卷,多宋、元、明刻本,其中二百七十种明代
战国魏邑。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南二十里汲城村。《史记·秦本纪》: 庄襄王三年(前247),“蒙骜攻魏高都、汲,拔之”。又,《秦始皇本纪》:七年(前240),“以攻龙、孤、庆都,还兵攻汲”。古邑名。战国魏邑
即浈阳峡。在今广东英德市南十五里。《元和志》 卷34浈阳县: “浈阳峡,一名皋石山,在县南二十五里。崖壁千仞,猿狖所不能游。”
在今海南省三亚市境或附近地。《方舆纪要》 卷105崖州: 罗活寨 “在州东北。其地膏腴,黎‘贼’ 常据此,曰罗活峒。嘉靖二十八年黎叛,议者谓当于罗活等处建立州县,设耕屯,且由罗活历斩开路以达安定,使道
又称鹿野苑石窟群。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平城故城西。北魏孝文帝承明元年 (471) 建。《魏书·释老传》 载: “高祖践位,显祖移御北苑崇光宫,览习玄籍。建鹿野佛图于苑中之西山,去崇光右十里,岩房禅堂,禅
即江卡宗。治所即今西藏芒康县。又称江卡宗。1950年由原西藏噶厦地方政府设,治今西藏自治区芒康县嘎托。1960年与盐井宗合并为宁静县。1965年改名芒康县。
即今贵州凤冈县西南琊川镇。明置巡司于此。清置偏刀水汛。1932年改设琊川镇。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下天竺寺后。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卷11“北山胜迹”有三生石。《甘泽谣》谓“三生石上旧精魂,赏月临风不要论”,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