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宁郡
①东晋安帝时侨置,属荆州。治所在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三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荆门市及南漳县东南部。南朝宋明帝时改为永宁郡。
②北齐置,属北朔州。治所在长宁县(今山西神池县境)。隋开皇初废。
(1)东晋安帝置,治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荆门市地。属荆州。南朝宋泰始中改为永宁郡。(2)北齐置,治长宁县(今山西朔州市境)。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属北朔州。隋开皇初废。
①东晋安帝时侨置,属荆州。治所在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三十里)。辖境约当今湖北荆门市及南漳县东南部。南朝宋明帝时改为永宁郡。
②北齐置,属北朔州。治所在长宁县(今山西神池县境)。隋开皇初废。
(1)东晋安帝置,治长宁县(今湖北荆门市西北)。辖境约当今湖北省荆门市地。属荆州。南朝宋泰始中改为永宁郡。(2)北齐置,治长宁县(今山西朔州市境)。辖境约当今山西省朔州市一带。属北朔州。隋开皇初废。
1917年改泰来设治局置,属黑龙江省龙江道。治所在泰来溪 (今黑龙江省泰来县)。民国《黑龙江志稿》 卷2: 泰来县 “土名泰来气屯”,故名。1928年直属黑龙江省。1945年划归嫩江省,1949年复属
明永乐四年 (1406) 置,直属云南都司。治所即今云南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清代属永昌府,康熙四十八年 (1709) 改孟连宣抚司。明永乐四年(1406年)置,治今云南省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
即今湖南炎陵县东北三十七里十都乡。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酃县图有十都墟。
①西汉置,属辽西郡,为西部都尉治。治所在今辽宁朝阳县西南十二台营子。十六国前燕改柳城为龙城县,治所即今辽宁朝阳市。北魏太平真君八年 (447) 废。②隋开皇元年 (581) 置,属陈州。治所在今河南西
在今河南新郑市北十三里。《左传》: 僖公三十年 (前630),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即此。
南宋临安城西城门之一。故址在今浙江杭州市湖滨路与庆春路交接处。1913年拆除。
即今广西贺县东南 一百里信都镇。《明史·地理志》 贺县: “南有信都乡巡检司。” 清置信都镇巡司。即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东南信都镇。明、清于此置巡检司。
在今湖北宣恩县南。《宋史·史方传》:“天禧中,……徙夔州。时,富、顺州蛮田彦晏寇施州,焚暗利砦。方领兵直抵富、顺,荡其巢穴,穷追彦晏至七女栅。除之。”《方舆纪要》卷82施州卫“暗利砦”条下:“《志》云
在今河南登封市东南三十里告成镇。创建于元代初年,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古代天文观测建筑。当时由王恂、郭守敬主持,在全国设立二十七个观测站,此台为观测中心。郭守敬曾在此测过晷景。台为砖石混合结构,平面呈方
即今辽宁鞍山市东南千山镇(七岭子村)。民国《辽阳县志》卷4:七岭子“距城四十五里”。为第六区区公所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