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闽县

闽县

隋开皇十二年 (592) 改原丰县置,为泉州治。治所即今福建福州市。大业三年 (607) 为建安郡治。唐武德六年 (623) 仍为泉州治。景云二年(711) 改为闽州治。开元十三年 (725) 改为福州治。天宝元年 (742) 改为长乐郡治,乾元元年 (758) 复为福州治。贞元五年 (789) 与侯官县同为福州治。五代闽龙启元年 (后唐长兴四年,933) 改为长乐县,永和元年 (后唐清泰二年,935) 复为闽县。永隆三年 (后晋天福六年,941) 又改为长乐县,四年复旧。南宋景炎元年 (1276) 为福安府治。元至元十四年(1277) 复为福州治。至元十五年 (1278) 为福州路治。明、清为福州府治。1913年与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


古旧县名。隋开皇十二年(592年)改原丰县置,治今福建省福州市。属泉州。五代闽龙启元年(933年)改为长乐县,永和元年(935年)复旧名。永隆三年(941年)又为长乐县,四年复旧名。隋大业三年(607年)至唐武德初为建安郡治。唐贞元五年(789年)前为泉州、闽州、福州治,贞元五年后与侯官县同为福州、福州路、福州府治。1913年和侯官县合并为闽侯县。1933年复置,治今长乐市西营前。1934年并入闽侯县。


猜你喜欢

  • 歇马岭关

    明置,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新津县

    北周闵帝元年 (557) 置,属犍为郡。治所在今四川新津县东三里五津 (俗名旧县)。清嘉庆《四川通志》 卷1: 新津县,“李膺 《益州记》 云: 皂里江津之所曰新津市。按县名本此”。隋初属益州,移治今

  • 习弥山

    在今云南云县东六十里。《清一统志·顺宁府》:习弥山“高逾千仞,下瞰苍江。一作昔弥山”。

  • 赤乌镇

    又名瑞昌镇。即今江西瑞昌市。《方舆纪要》卷85九江府瑞昌县:赤乌镇“后汉建安中,孙权拒曹操于赤壁,使程普屯兵于此,时有赤乌之瑞,因名。唐曰赤乌场,五代南唐改置今县”。

  • 黄背崖

    在今河北沙河市西。旧有边墙,为沙河县内兵防要地。《清一统志·顺德府二》: 大岭口,“旧与黄背、数道二崖皆置戍”。

  • 绥城郡

    南朝宋初置,属豫州。治所在安昌县 (今河南确山县西南)。大明间废。南朝宋置,治安昌县(今河南确山县西南)。属豫州。辖境约今河南确山县一带。不久废。

  • 天井堰

    在今河北临漳县西南。《水经·浊漳水注》:“魏武王又堨漳水, 回流东注,号天井堰。二十里中作十二墱,墱相去三百步,令互相灌注,一源分为十二流,皆悬水门。”即此。

  • 临洮郡

    ①北魏太平真君六年 (445) 置,属河州。治所即今甘肃岷县。太和十一年 (487) 移治龙城县(今岷县东北洮河东岸)。辖境相当今甘肃岷县及与渭源、漳县、卓尼等县交界之地。北周废。②隋大业三年 (60

  • 绥建水

    一名绥江、滑水。即今广东广宁县、四会市南之绥江。《元和志》 卷34化蒙县: 滑水 “一名绥建江,经县南,去县三十步”。《寰宇记》 卷147四会县: 绥建水 “在县西二百步。源出洊水县下。昔置绥建郡于此

  • 孙河镇

    即今北京市东北朝阳区孙河乡。辽初名望京馆。明、清名孙河屯。清《日下旧闻考》卷88:“今其地名孙河屯,或孙侯村之转音也,为古北口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