闾丘县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隋开皇十六年 (596) 置,属青州。治所在今山东寿光市南。大业初省入寿光县。
古县名。隋开皇十六年(596年)析寿光县置,治今山东省寿光市南。属北海郡。大业初省。
在今湖南张家界市西。《方舆纪要》卷77九溪卫“秀水”条下:“又大庸水,在卫西南。出永定卫界,经卫南,又东至慈利县西合于澧水。”
即今四川南溪县北大观镇。民国《南溪县志》卷1:大观镇“原名观音铺,民国元年易今名。地号百里冲。为宜、富往来孔道, 居民数百家”。(1)在重庆南川市西北部。面积133平方千米。人口2.5万。镇人民政府驻
清雍正二年 (1724) 析无锡县置,属常州府。治所即今江苏无锡市,与无锡县同城而治。以城内金匮山为名。1912年并入无锡县。古旧县名。清雍正二年(1724年)析无锡县东部置,与无锡县同城而治(今江苏
在今甘肃庆阳县西北。《宋史·夏国传》:景祐元年(1034),夏人侵庆州,“环庆路都监齐宗矩、走马承受赵德宣、宁州都监王文援之,次节义峰,伏兵发,执宗矩,久之始放归”。
即今青海东南部的阿尼马卿山。《清一统志·青海厄鲁特》:积石山“即今大雪山。番名阿木奈玛勒占木逊山”。
在今江西兴国县东北方山佛岭。《清一统志·赣州府二》:回龙寨“在兴国县东北方山佛岭。明置巡司,本朝乾隆三十年裁”。
在今浙江杭州市西湖中之孤山。《清一统志·杭州府二》:四贤祠“在钱塘县孤山。初杭人祀唐白居易于竹阁,后增宋林逋、苏轼,名三贤堂。绍兴后废,徙寄水仙王庙庑后。明正德中复建,增祀唐李泌为四贤祠”。
亦作那口。春秋时楚地。在今湖北荆门市东南。《左传·庄公十八年》:“初,楚武王克权,使斗缗尹之,以叛,围而杀之,迁权于那处。”杜注:“那处,楚地。南郡编县东南有那口城。”春秋权国都。在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
即今四川古蔺县。《明史·樊一蘅传》:清顺治二年(1645),张献忠义军攻叙州,“一蘅退屯古蔺州”。即此。清雍正七年(1729)于此置古蔺州巡司。光绪三十四年(1908)移永宁县于此,寻改为古蔺县。
在今河南洛阳市老城北邙山以南。高贵乡公曹髦为魏文帝孙,东海定王霖子。正始五年(244) 封郯县高贵乡公。齐王废后,立为皇帝。《三国志·魏书·高贵乡公纪》 载: 甘露五年 (260),“五月己丑,高贵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