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阳陵

阳陵

西汉景帝刘启的陵墓。在今陕西咸阳市东北穆家村北。《汉书·景帝纪》:后元三年(前141),“葬阳陵”。臣瓒曰:“阳陵在长安东北四十五里。”


(1)古邑名。春秋郑邑。在今河南省许昌市西北。《左传》襄公十年(前563年):“诸侯之师还郑而南,至于阳陵。”即此。(2)古迹名。在陕西省咸阳市东端。是西汉景帝刘启之墓。陵建于公元前153年,因地处当时的弋阳县,故名“阳陵”。墓封土高31米,基部平面呈正方形,每边长170米,墓顶方形,每边长50米。陵门外司马道两侧建有阙楼一对,已毁。陵东北450米处有王皇后陵,北面和东面另有30多座陪葬墓。经较大规模的发掘,发现丛葬坑90个,陪葬墓园16排130余座,大小陪葬墓 5000 余个。出土了大量汉代裸体男、女陶俑及陶牛、陶猪、陶犬、陶羊、陶鸡和铜兵器、铁制农具等。


猜你喜欢

  • 唐浦镇

    故址在今江苏苏州市东二十五里。《方舆纪要》 卷24苏州府长洲县: 唐浦镇 “自葑门东十二里为金鸡堰,又六里为斜塘营,又东六里至唐浦,乃吴淞江折而南处,土坝在焉。……唐浦设险,所以遏寇从吴淞江突至之患也

  • 廓定县

    唐武德六年 (623) 置,属登州。治所在今山东文登一带。贞观元年 (627) 废入文登县。

  • 石城县

    ①西汉置,属丹阳郡。治所在今安徽贵池市西南七十里灌口乡石城村。西晋属宣城郡。南朝梁属南陵郡。隋开皇九年(589)废入南陵县。②十六国后燕置,为石城郡治。治所在今辽宁建昌县西。《资治通鉴》:东晋隆安元年

  • 方斗城

    在今四川宣汉县西北方斗山。《元史·杨文安传》:至元元年(1264),“复筑方斗城,为蟠龙声援,令裨将高先守之”。

  • 阅武寨

    在今浙江临安县西北约八十里云雾山上。《方舆纪要》 卷90于潜县: 阅武寨 “在县 (今于潜镇) 西北五十里阅武山上。《志》 云: 山高三百丈,周四十里,吴越置寨于此,以备淮南”。

  • 平政桥

    在今福建建瓯市治西南旧平政门外。旧有浮桥,宋乾道初郡守陈俊卿累石为址,架木为梁,建于建江上。后屡圯屡复,清初称通都桥。《方舆胜览》卷11建宁府:平政桥“跨大溪,立趾十有一,各高七十二尺,酾水之道有九,

  • 鼓楼镇

    北宋置,属盘石县。在今四川资中县西北七十里高楼场。

  • 越析诏

    唐代洱海地区六诏之一。在今云南宾川县。开元中为南诏所并。

  • 宣府护卫

    明洪武二十八年 (1395) 改宣府左卫、宣府右卫置,属谷王府。治所即今河北宣化县。建文四年 (1402) 废。明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以宣府左卫、右卫改置,治今河北省宣化县。建文四年(1402年

  • 永安郡

    ①北魏建义元年(528)置,属晋州。治所在永安县(今山西霍州市)。辖境相当今山西霍州市及洪洞县地。隋开皇三年(583)废。②北魏永安中改新兴郡置,属肆州。治所在定襄县(今山西定襄县)。辖境相当今山西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