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阿勒楚喀城

阿勒楚喀城

即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因东濒阿勒楚喀河(即今阿什河)得名。有新、旧两城。旧城在今阿城市南之白城,即金上京会宁府故址。《清一统志·吉林二》:阿勒楚喀城“旧城周二里。……雍正三年,设协领、佐领、防御官兵驻此。七年,改建新城,周三里。乾隆二十一年,增设副都统镇守”。宣统元年(1909)改置阿城县。


在今黑龙江省阿城市。因城东阿勒楚喀河得名,清雍正三年(1725年),设协领驻防,即以阿勒楚喀为名。七年移建此城。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设阿勒楚喀副都统,隶吉林将军。宣统元年(1909年),改置阿城县。


猜你喜欢

  • 伏羌堡

    ①明置,属松潘卫。在今四川松潘县东北黄龙乡西福羌。明曹学佺《蜀中广记》卷31《边防记》:“三舍(关)上十里为伏羌堡,上十里为红崖关。”②明置,属石泉县。在今四川北川县西北。《方舆纪要》卷73石泉县“大

  • 打罕州

    即永宁州。在今贵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西南永宁镇北十里打罕坡。《方舆纪要》卷121永宁州:“郭子章《黔记》:州初治打罕砦。宣德间改建于关索岭所,俗仍谓之打罕州。成化三年,打罕州土同知韦阿礼作乱,调广西

  • 巴思阔山

    亦作巴儿思阔山。在今新疆哈密市西北。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卷117《西域土地人物略》:鲁珍儿城“有巴思阔山”。

  • 共县

    西汉置,属河内郡。治所即今河南辉县市。三国魏属朝歌郡。西晋属汲郡。东魏天平中属林虑郡。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古县名。本春秋卫邑。西汉置县,治今河南省辉县市。属河内郡。西晋、北魏属汲郡。东魏属林虑郡

  • 贾家湾

    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方舆纪要》 卷44大同府: 贾家湾 “在府东北。正德十一年,蒙古分道寇大同,总兵潘浩与战于贾家湾,败绩,遂犯宣镇”。在今山西省大同县西北。《明通鉴》:明正德十一年(1516年),

  • 柴桑山

    在今江西九江县西南境。《山海经·中山经》: 柴桑山 “其上多银,其下多碧、多冷石赭”。晋陶潜家于柴桑,即此。

  • 高资港

    即今江苏丹徒市西四十里高资镇。《明史·恭闵帝纪》: 建文四年 (1402) “燕兵渡江,盛庸战于高资港,败绩”。即此。在今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西,北通长江。《明史·恭闵帝纪》:建文四年(1402年),“

  • 石子营

    明置,在今贵州铜仁市北三里。《方舆纪要》卷122铜仁府铜仁县:石子营在“府北三里……皆为要地”。

  • 铁冶厂 (廠)

    在今河北遵化市东南六十里铁厂镇。元置冶铁于此。明宣德中移至松棚峪。正统三年(1438) 复置于此,万历中废。

  • 崖口

    即三涂山,又名水门。在今河南嵩县西南伊水之北。《水经·伊水注》: 伊水 “历崖口,山峡也,翼崖深高,壁立若阙。崖上有坞,伊水径其下,历峡北流,即古三涂山”。又 《清一统志 ·河南府一》:三涂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