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阿鲁科尔沁旗

阿鲁科尔沁旗

后金天聪八年(1634)以阿鲁科尔沁部置左、右翼二旗,崇德元年(1636)合并为阿鲁科尔沁旗,属内蒙古昭乌达盟。札萨克驻今内蒙古阿鲁科尔沁旗西北坤都镇西翁根毛都。伪满时移治坤都镇。1946年迁今治天山镇。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1969年划归辽宁省。1979年划回内蒙古自治区。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属赤峰市。面积1.45万平方千米。人口29.8万,有蒙古、汉、回、满、达斡尔、朝鲜、藏、鄂温克、壮、彝等民族,其中蒙古族为29%。辖5镇、12苏木、10乡。旗人民政府驻天山镇。阿鲁科尔沁系蒙古部落名,意为“北部带弓箭的人”。后金天聪八年(1634年)设阿鲁科尔沁左翼旗、右翼旗。清崇德元年(1636年)合为一旗,称阿鲁科尔沁旗,旗名始此。旗扎萨克驻浑都山(今坤都山东侧),属昭乌达盟。1914年属热河特别行政区。1928年改属热河省。1946年治所迁驻天山。1949年划归内蒙古自治区,属昭乌达盟。1969年划入辽宁省,1979年复归内蒙古自治区。1983年撤销昭乌达盟,改属赤峰市。地处大兴安岭余脉南段,由高格斯台罕乌拉等山组成。南部为平原,东部为沙地草原。主要河流有呼虎尔河、乌尔吉木伦河等。属中温带半湿润气候。农产玉米、谷子、高粱、糜黍、小麦、大豆等,畜产有牛、马、绵羊、山羊、猪等。矿产有煤、铁、铜、金、银、锡、石油、大理石等。工业有农机、建材、皮革、皮毛、酿酒、食品等厂。土特产有鹿茸、杏仁。集通铁路、303国道经此。名胜古迹有辽古城(今查汗浩特)遗址、金界壕、林丹汗京都遗址和巴拉奇如德、罕苏木、根丕等清代寺庙。有战斗英雄徐汉林烈士纪念碑。


猜你喜欢

  • 玛瑙堡

    在今湖南资兴市东北八面山上。《方舆纪要》卷82兴宁县:玛瑙堡“隆庆二年平瑶乱,因置堡于此”。

  • 可县

    即可泉县。在今四川西昌市西南二十五里佑君镇(西河)。《新唐书·杨收传》:“蜀有可县,直巂州西南,地宽平多水泉,可灌秔稻。”

  • 废丘县

    秦改犬丘置,属内史。治所在今陕西兴平市东南十里阜寨乡附近。《史记· 项羽本纪》:西汉高帝元年 (前206),“项王乃立章邯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废丘”。三年 (前204) 改为槐里县。古县名。秦置,治

  • 六都墟

    即今广东云浮市北六十里六都镇。清设六都汛。

  • 郎惰寨

    在今四川阿埧县境。清雍正元年 (1723)置郎惰寨土百户。

  • 池河营

    即今湖南凤凰县西北六十里得贺。《方舆纪要》卷81麻阳县“鸦剌关”条下:“宣德六年,镇筸砦苗叛,总兵萧绶讨之,夺其池河营。”即此。清置游击把总领兵驻防。

  • 渭龙县

    唐武德四年 (621) 析普宁县置,属铜州。治所在今广西容县西南十六里大位坡。贞观八年 (634) 属容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入普宁县。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析普宁县置,治今广西壮族

  • 大阳关

    又名太阳关、茅津、陕津、太阳津。北周大象元年(579)置,在今河南三门峡市陕县老城西北四里。《新唐书·地理志》 陕州陕县:“有大阳故关。即茅津,一曰陕津。贞观十一年造浮梁。”

  • 扬子镇

    在今江苏邗江县南扬子桥附近。隋末杜伏威曾置戍守于此,名扬子镇。唐永淳元年(682)置扬子县,因镇为名。五代南唐改名永贞县。地当运河与长江之交,为南北交通要地。唐大历以后,盐铁转运使置巡院于此。古镇名。

  • 巴彦鲁克卡伦

    又作巴延珠尔克卡伦。清雍正五年(1727)设,在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额尔古纳市西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