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余垒
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水经·浊漳水注》:鹿泉水“东北流,屈径陈余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西战。韩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即此。
在今河北鹿泉市东北。《水经·浊漳水注》:鹿泉水“东北流,屈径陈余垒西,俗谓之故壁城。昔在楚汉,韩信东入,余拒之于此,不纳左车之计,悉西战。韩信遣奇兵自间道出,立帜于其垒,师奔失据,遂死泜上”。即此。
①即今广东翁源县西南之滃江,为北江支流。《汉书·地理志》 桂阳郡浈阳县注: “应劭曰:‘浈水出南海龙川,西入秦 (溱)’。” 《水经·溱水注》: “溱水出 (浈阳) 峡,左则浈水注之。水出南海龙川县,
在今河南叶县北。《方舆纪要》 卷51叶县: 昆阳关 “在故昆阳城北,亦为昆阳镇,有兵戍守。一名阳关”。
在今四川平武县北。《方舆纪要》卷73龙安府平武县:火风山“在府北十里。山势峭险,其麓即箭楼山,拥抱府城。一名旗山”。
亦作楚布寺、磋朴寺。南宋淳熙十四年(1187) 建。在今西藏堆龙德庆县南郊。为藏传佛教噶举噶派玛噶举支派之祖寺。
①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泸州。治所在今四川隆昌县西北双凤镇(双凤驿)。九年(627)废入富世县。②清雍正十三年(1735)置,属施南府。治所即今湖北来凤县。同治《来凤县志》卷5:“翔凤山,县东三里
在今山西吉县东北。《清一统志 ·平阳府一》: 明珠山 “在吉州东北九十里”。今县东北有明珠村,当在明珠山附近。
隋开皇九年 (589) 改北平县置,属显州。治所在今河南方城县东南。大业初属淮安郡。唐贞观元年 (627) 废。古县名。隋开皇九年(589年)改北平县置,治今河南省方城县东南。属显州,后属淮安郡。唐初
在今广东东莞市南虎门威远岛西南的武山之巅。清康熙五十六年 (1717) 建。炮台周长五十二丈五尺,设炮洞十二个。台内还设有神堂、药局、官兵住房等设施。炮台后被英军毁坏,但遗址尚存。
即偰山。在今云南凤庆县北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18顺宁府:“元玉山在府西南(当作北)十五里。一名契山。重冈叠,苍翠如画。”
在今山西垣曲县南六十五里五福涧村。黄河渡口。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又名五福涧。即今山西省垣曲县南五福涧。为古黄河津渡,明嘉靖时置千总于此,以防矿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