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兴寺镇
即今湖北枣阳市西隆兴乡。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 《乡镇》: “隆兴寺,在 (枣阳县) 城西四十里。”
即今湖北枣阳市西隆兴乡。民国 《湖北通志》 卷34 《乡镇》: “隆兴寺,在 (枣阳县) 城西四十里。”
今山东禹城市。唐乾元二年(759)禹城县迁治于此。《寰宇记》卷19齐州禹城县载:“乾元二年逆党史思明侵河南,守将李铣于长清县界边家口决大河,东至县, 因而沦溺,今理迁善村。”
明洪武二十二年 (1389) 置,属贵州卫。治所即今贵州贵定县。次年改为新添卫。
在今北京市东南。《清一统志·顺天府二》:凤河“源出南苑团河,东南流经废漷县西南为新庄河,至东安县东北四十里凤窝村为凤河,至武清县西北二十里为漷水铺河,又绕武清之北折而东,随地异名。至县南八十里为东沽港
又称羊井、杨八景、阳八井、羊经宗。治所在羊八井(今西藏当雄县西南羊八井镇)。清《西藏图考》卷4:“羊八井,一作阳巴井。”藏语意为宽阔、广严城。1960年并入当雄县。旁有羊八井曲,东南流入拉萨河。原西藏
即移里闵河。今吉林中部松花江支流饮马河。明《寰宇通志》卷116:一迷河“在开原城北四百里。源出艾河北山,北流合一秃河, 入松花江”。
北宋置,属阳山县。在今广东阳山县南。《清一统志·连州》 “青龙镇” 条引 《阳山县志》: “桐台镇在县南十里。旧置桐台驿于此。元末废。”
即今江苏邳州市西北泇口乡。《方舆纪要》卷22邳州: 泇口镇在 “州西北九十里。亦曰泇口集。……正统中,刘六等作乱,官军败之于泇口集”。古镇名。又称泇口集。即今江苏省邳州市西北泇口。因泇河由此汇入运河得
①即今湖北新洲县治。唐为黄州及黄冈治所。中和五年(885),州县徙治邾城南(今黄州市)后,遂改称旧州城。②在今四川宜宾市西北旧州坝。唐、宋时为戎州治。《方舆纪要》卷70宜宾县:僰道城“武宗会昌中大水,
在今陕西千阳县东南。即汉、魏隃麋县治。西晋永嘉六年 (312) 南安赤亭羌姚弋仲东徙榆眉,即此。
今四川丰都县南长江岸丰稔坝。《水经·江水注》:江水“又径东望峡,东历平都,峡对丰民洲,旧巴子别都也”。《方舆纪要》卷69酆都县“平都山”条:“下有丰民洲,洲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