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山
①在今浙江宁海县西。《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雷山在 “县西三十里。有三十六峰,亦曰三十六雷山”。
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雷山两崖皆东向,雷水出焉。”
①在今浙江宁海县西。《方舆纪要》 卷92宁海县: 雷山在 “县西三十里。有三十六峰,亦曰三十六雷山”。
②在今广西柳州市南十里。唐柳宗元 《柳州山水近治可游者记》: “雷山两崖皆东向,雷水出焉。”
始丰溪支流。在今浙江天台县东。晋孙绰 《游天台山赋》: “济楢溪而直进”,即此。《清一统志·台州府一》: 楢溪 “在天台县东二十五里。亦名欢溪。源出华顶,南流至凤凰山侧,入始丰溪”。
在今广西大新县西北。《方舆纪要》 卷110全茗州,端坐山 “在州 (治今全茗镇) 治南。以形似名”。
在今河南柘城县东南。《元和志》 卷7宁陵县: 始基故城 “晋豫州刺史祖逖督护卫策所筑。初,乞活魁遣陈川据陈留浚仪,遣将魏硕于谷水南营。逖遣策等追战,大破之。因即立戍留守。策曰: ‘从祖公北伐数年,功始
即今湖北麻城市西南三十里中馆驿镇。民国《湖北通志》卷73《兵事》:清同治二年(1863)九月,“凡中馆驿、闵家集诸市镇”,捻军旗帜云布。
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南。《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奉新水驿 “在静海县南城外,明永乐十三年(1415) 置”。
唐置,在今江苏邗江县西南瓜洲镇东南。南宋时在此筑城驻兵戍守。清光绪年间坍入江中,后迁镇址于西北四里埠。在江苏省扬州市邗江区南部。面积45.2平方千米。人口4.1万。镇人民政府驻瓜洲,人口1.2万。北宋
在今贵州石阡县西。《方舆纪要》 卷122石阡府: 寒林箐“以竹树阴森而名”。
①在今河北大名县西南。《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李密从杨玄感被执,“行至魏郡石梁驿,饮防守者皆醉,穿墙而逸”。②在今河南安阳市附近。《资治通鉴》:隋大业九年(613),杨玄感既败,李密被锁送
即今天津市宝坻县东南六十四里八门城镇。清乾隆《宝坻县志》卷6:“八门城、小塔沽庄皆县东南六十里。”在天津市宝坻区东南部、箭杆河南岸。面积77平方千米。人口2.1万。镇人民政府驻八门城,人口 3200。
即怀圣寺。又名光塔寺、番塔寺。在今广东广州市光塔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