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静安县 (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及固阳县地。延祐五年 (1318) 改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1305年)以黑水新城置,治静安县(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固阳县。延祐五年(1318年)改名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 (1305) 置,属中书省。治所在静安县 (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东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相当今内蒙古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及固阳县地。延祐五年 (1318) 改为德宁路。
元大德九年(1305年)以黑水新城置,治静安县(今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北鄂伦苏木古城)。辖境约当今内蒙古自治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包头市、固阳县。延祐五年(1318年)改名为德宁路。
1914年改宁远县置, 为新疆伊犁道治。治所即今新疆伊宁市。取“伊犁安宁”之意。1930年属伊犁行政区,后直属新疆省。1952年析置伊宁市。1957年县徙治吉里圩孜镇(今伊宁市东北)。在新疆维吾尔自治
①南朝宋元嘉二十五年(448)置,属西阳郡。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北。一说在今河南信阳市西南。后废。②唐武德四年(621)置,属晏州。治所在今广西象州县东。贞观十二年(638)属象州。大历十一年(776
即升仙桥。在今四川成都市北沙河上。《资治通鉴》:唐咸通十一年(870),南诏军攻成都,“官军至城下与蛮战,夺其升迁桥。是夕,蛮自烧攻具遁去”。胡注: “升迁桥即升仙桥。秦时李冰所起,旧名七星桥。”迁又
在今山东日照市南。《汉书·王莽传》:天凤四年(17),琅邪吕母起兵,“初, 吕子为县吏,为宰所冤杀,母散家财,以酤酒买兵弩,阴厚贫穷少年,得百余人。遂攻海曲县,杀其宰,以祭子墓”。《元和志》卷11莒县
1927年由巴县、江北二县析置,属四川省。治所即今四川重庆市。1938年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迁都于此,后定为陪都。次年升为中央直辖市。1945年共产党与国民党在此举行和平谈判,签定了“双十协定”。1946
明洪武七年(1374)置,属汶川县。治所在今四川汶川县境。后废。
在今河北涉县东北三十里偏店乡。明洪武中置偏店巡司。嘉靖中废。
唐开元三年 (715) 置,在黎州 (今四川汉源县北清溪镇)。《新唐书·地理志》 黎州洪源郡:“有洪源军。”
在今四川德阳市东北罗江镇北。《新唐书·地理志》 罗江县: “北五里有茫江堰,引射水溉田入城,永徽五年,令白大信置。”
亦作葛笼城。为大理国屈部居住城。在今四川德昌县南。《元史·地理志》 德昌路: “在建昌西南,所居蛮号屈部。元至元九年内附。十二年立定昌路,以本部为昌州。二十三年罢定昌路,并入德昌路,治本州葛鲁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