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骁山
亦作马鬃山。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马骁山,“《元统志》:其山萦曲,周三里。形势峭拔。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 因名”。
亦作马鬃山。在今四川江津市北隔江。《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马骁山,“《元统志》:其山萦曲,周三里。形势峭拔。昔有骁骑将军马邈葬此, 因名”。
在今河南内乡县北一百五十里。《清一统志·南阳府一》: 秋林夏馆山 “泉石甚胜,湍水出焉”。
即今贵州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东南江龙镇。清爱必达《黔南识略》卷5镇宁州:“东南至普定县江龙场界三十五里。”“江龙”系布依语音译,意为山梁上的寨子。
即今福建建瓯市西北叶坊。元置站。明初改为驿。清乾隆十五年(1750)置巡司于此。即今福建省建瓯市西北叶坊。为水陆交通要冲,自崇安、浦城沿溪而下者皆会于此。元置站。明初改为驿。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
北宋崇宗三年 (1104) 置,属湟州。在今青海乐都县北。后废。
① 《汉书·地理志》 蜀郡绵虒县 (今四川汶川县西南绵虒镇): “玉垒山,湔水所出,东南至江阳 (今泸州市) 入江。” 又据 《水经·江水注》: 上游出玉垒山后即入岷江,当指今汶川与都江堰市间岷江支流
即今山东苍山县西南四十四里新兴乡。旧属临沂。民国 《临沂县志》 舆图: 县西南有新兴村。
周畿内邑。在今河南巩义市东北老城。《国语·周语》:周景王“田于巩”。《左传》:昭公二十六年(前516),“晋师克巩”。《史记·周本纪》:“乃封其少子于巩,以奉王,号东周惠公。”古邑名。春秋时属周。战国
即结树边卡。今西藏比如县东南白嘎。民国《西康西藏详图》作吉树边卡。
在今河南固始县西南。《方舆纪要》卷50固始县:石槽河“在县南四十五里。源出商城县大苏山,北流入于史河”。
即今云南瑞丽市东十里姐勒乡。清初为勐卯安抚司治。傣语 “姐” 为城,“勒” 为上方,意即城在上方。因在勐卯城上方而得名。集镇名。在云南省瑞丽市东南部、瑞丽江北侧。姐勒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370。傣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