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高城县

高城县

①东汉改高成县置,属勃海郡。治所在今河北盐山县东南二十里故城村。北齐天保七年 (556)移治今黄骅市西南三十里旧城乡。隋开皇十八年(598) 改为盐山县。

②即高成县。在今湖北松滋县南。《水经·油水注》: 洈水 “出高城县洈山,东径其县下,东至孱陵县入油水”。

③南齐置,属高兴郡。治所当在今广东化州、廉江、遂溪等市县境。隋开皇时废。

④北齐改槀城县置,为巨鹿郡治。治所在今河北藁城市西南二十八里丘头镇。隋开皇十年 (590) 于县置廉州,十八年 (598) 又改为槀城县。

⑤唐武德五年 (622) 置,属越州。治所在今广西浦北县境。贞观八年 (634) 属廉州。十二年(638) 省入蔡龙县。

⑥唐调露二年 (680) 置,属岩州。治所在今广西玉林市境。《新唐书·地理志》 高城县: “以高城水名。” 天宝初属常乐郡,乾元初复属岩州。后废。


古县名。(1)东汉改高成县置,治今河北省盐山县东南故城。后改置高城侯国。国除仍为县。北齐天保七年(556年)徙治今盐山县东北旧城。隋开皇十八年(598年)改为盐山县。(2)北齐改藁城县置,治今河北藁城市西南邱头,为巨鹿郡治。隋开皇十八年复为藁城县。(3)唐武德五年(622年)置,治所在今广西壮族自治区合浦北境。属越州,后属廉州。贞观十二年(638年)废入蔡龙县。


猜你喜欢

  • 贳县

    西汉置,属巨鹿郡。治所在今河北辛集市西南大车城。东汉废。《后汉书· 光武帝纪一》: 更始二年 (24),光武驰赴信都,“先击堂阳、贳县皆降之”。《水经· 浊漳水注》: 斯洨水 “东分为二水,枝津右出焉

  • 中人

    春秋鲜虞邑。在今河北唐县西南十三里都亭。《左传》:昭公十三年(前529),“晋荀吴自著雍以上军侵鲜虞,及中人”。《史记·赵世家》:敬侯十一年(前376),“伐中山,又战于中人”。古邑名。春秋狄邑。在今

  • 茈湖口

    清称茈湖口。一作齐湖口。即今湖南益阳县 (赫山镇) 东北五十里茈湖口乡。地处资水入洞庭湖之口,昔紫草 (俗称茈) 丛生,故名。

  • 铁容甸部

    宋大理置,属秀山郡。在今云南红河县东三十里大寨。元属和泥路。明改亏容甸长官司。大理国置,治今云南省红河县东南下亏容。辖境相当今云南省红河县东南部,个旧市西部。属秀山郡。明洪武年间改亏容甸长官司,属临安

  • 邮亭墟

    一名小东陆市。即今湖南永州市东北二十里邮亭圩镇。清光绪《湖南通志》卷1零陵县图:县东北有邮亭墟。

  • 齐陵

    唐明皇子庆王琮的陵墓。在今陕西临潼县东十六里新丰店南道西二里。

  • 明月镇

    即今吉林安图县。1963年在镇东南五里布尔哈通河边发现古人类牙齿化石及猛犸象、披毛犀等动物化石,被称为 “安图人”。(1)在吉林省安图县东北部。县人民政府驻地。面积894平方千米。人口7.4万,朝鲜族

  • 马鞍岭

    在今湖南永州市东三十里。《方舆纪要》卷81零陵县:马鞍岭“岭路险峻,通宁远县界。瑶洞联络,盗贼出没之所也”。在海南省海口市西南。东西走向。因远看形似马鞍得名。为死火山。南、北两火山锥分别称风炉岭和包子

  • 赊旗店

    一名赊旗镇。即今河南社旗县治社旗镇。清属南阳县,置赊旗店巡司。光绪《南阳县志》 卷3: “夫淯水以东,唐、泌之间赊旗店,亦豫南巨镇也,在县东北九十里。或曰元分旗屯田军主氏佘而讹也。地濒赭水,北走汴、洛

  • 葛源山街

    即今江西横峰县东北葛源乡。地当葛源水南。清同治 《广信府志》 卷1兴安县: 葛源街在“县北六十里,环源皆山,罗列如城。居民稠密,店铺四百余家。产米谷、葛粉、桐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