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城岛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 “沙门岛” 条: “黄城岛,《志》 云: 在鼍矶东北。或曰黄城、鼍矶,本一岛也,为入渤海要口。”
即今山东省长岛县南北皇城岛。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明登州黄城岛守将降;清崇德七年(1642年),曾建议以此为明、清东西界,后未果。
即今山东长岛县北隍城岛。《方舆纪要》卷36蓬莱县 “沙门岛” 条: “黄城岛,《志》 云: 在鼍矶东北。或曰黄城、鼍矶,本一岛也,为入渤海要口。”
即今山东省长岛县南北皇城岛。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明登州黄城岛守将降;清崇德七年(1642年),曾建议以此为明、清东西界,后未果。
一作六埠镇。即今浙江余姚市东南三十二里陆埠镇。旧属慈溪县。清雍正《慈溪县志》卷1:陆家埠市在“县(旧治慈城镇)西六十里”。
①东晋改平夷县置,为平蛮郡治。治所在今贵州毕节市境。南朝梁末废。②唐武德三年(620)置,为羁縻充州治。治所在今贵州石阡县西南。后废。古县名。(1)东晋以平夷县改名,治今贵州省毕节市境。为平蛮郡治。南
一名漏头山。在今湖北黄梅县西十里。《方舆纪要》 卷76黄梅县: 漏头山 “平旷可屯兵。宋末侨置县于中洲,即此”。
①在今湖北公安县西。《晋书·王澄传》:“澄迁于孱陵,寻奔沓中。” 《方舆纪要》 卷78公安县: 孱陵城在 “县西二十五里……孱陵城东有地名沓中”。②在今甘肃迭部县境。《三国志· 蜀书 · 姜维传》:
北周置,在今山西曲沃县南。
即今四川峨眉山市南之峨眉河。《舆地纪胜》 卷146嘉定府: 符文水 “出峨眉山。有二水,北则白水,南则黑水”。《方舆纪要》 卷72峨眉县: 符文水“在县西三十里。出峨眉山洞中,北则白水,南则黑水,过双
在今山西永济市西南二十六里中条山腰。《清一统志·蒲州府》:万固寺“在永济县东南十五里中条山麓。唐大中间建,初名建元,后改今额”。但寺内碑文则称“创自元魏”,当以碑记较为可靠。宋代曾重修,明嘉靖三十四年
一作铜钿湾市。即今湖南湘乡市东北五里铜钿湾。《清一统志·长沙府二》: 湘乡县有 “铜钱湾市”。
在今天津市静海县南。《清一统志·天津府二》: 奉新水驿 “在静海县南城外,明永乐十三年(1415) 置”。
①即今陕西柞水县东红岩寺。1935年鄂豫陕革命根据地置五星县治此。②即今四川广元市南红岩镇。1935年川陕革命根据地在此置红江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