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黑龙潭

黑龙潭

①在今北京市海淀区温泉镇杨家充南侧寿安山北麓。明 《帝京景物略》 卷5: 黑龙潭,“土人传黑龙潜中”,故名。为明、清皇家祀雨之地。明成化八年 (1472) 于此建龙王庙,清乾隆三年 (1738)封龙神为昭灵沛泽龙王之神。庙内碑石林立。

②在今河南卫辉市西。《宋史· 岳飞传》: 南宋建炎二年 (1128),“战胙城,又战黑龙潭,皆大捷”,大败金人。《方舆纪要》 卷49汲县: 黑龙潭 “在府城西。旧时黄河决堤,潴而为潭处也。上有黑龙神庙”。

③在今云南昆明市北二十八里龙泉山麓。相传汉代建有黑水祠,明洪武间改建为龙泉观。今辟为龙泉公园。黑龙潭潭水深黑,产鱼甚多。

④在今云南楚雄市东南云龙镇东。《方舆纪要》卷116南安州: 黑龙潭 “在州 (治今云龙镇) 东七里。水深莫测”。


(1)景点名。(1)在山东省泰安市泰山西路。瀑布自山崖泻下,如白练悬空,山鸣谷应。崖下一潭深数丈,名黑龙潭。潭上有长寿桥,长23米,横跨西溪,状若长虹。桥下悬崖百丈,急湍奔流。近处有“西溪石亭”,亭门石刻一联云:“龙跃九霄云腾致雨,潭深千尺水不扬波。”游人多在此观瀑。1944年于潭南截流筑坝建龙潭水库,蓄水30多万立方米。(2)在河南省卫辉市西。黄河决溢,潴而为潭。《宋史·岳飞传》: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战金兵于胙城,又战于黑龙潭,皆大捷。即此。(3)在云南省昆明市北郊15千米的龙泉山麓黑龙潭公园内。据考为汉代益州郡的黑水祠,唐宋时建道观,元代为龙泉观。因山下有一潭,水自底冒出,源源不竭,色深黑,传为黑龙潜藏其中,故名。现有上下二观,下观为黑龙宫,面潭西而立,创建于明景泰五年(1454年)。北沿石阶而上,为龙泉观,即上观,层楼叠阁,殿宇三重。观内遍种奇花异草,著名的有唐梅、宋柏和明山茶花,被称为“黑水祠中三异木”。碑亭内收藏着历代碑碣、石刻。潭水梅花,山岚烟雾,引人入胜。园内东山嘴山坡上,有王德三等三烈士墓。(4)在云南省丽江市象山脚下。潭面宽阔,碧水澄澈,玉龙雪峰倒映其间。堤上绿树蓊郁,景色极为秀丽。清乾隆二年(1737年),纳西族人民在此建龙神祠,乾隆题“玉泉龙神”,故又名“玉泉”。潭中建得月楼。楼前有郭沫若书题楹联:“龙潭倒映十三峰,潜龙在天,飞龙在地;玉水纵横半里许,墨玉为体,苍玉为神。”极尽玉泉之妙。潭北的五凤楼,精巧美观,1979年从芝山迁此。(2)集镇名。在云南省勐海县东部。格朗和哈尼族乡人民政府驻地。人口1270。因地处黑龙潭畔得名。产水稻、旱稻、茶叶等。有公路西北接昆洛公路。

丽江黑龙潭


猜你喜欢

  • 星子镇

    五代杨吴时置,属德化县。即今江西星子县。北宋太平兴国三年 (978) 升为星子县。(1)古镇名。五代吴置,即今江西省星子县。属德化县。因落星石得名。《水经注·庐江水》:“湖中有落星石,周回百余步,高五

  • 木稀山

    又称木稀峰。在今贵州毕节市东四十里。《方舆纪要》卷123毕节卫:木稀山“��崖陡峻,石磴崎岖,仅容一马,设关以守其险”。

  • 彭城县

    ①秦置,属泗水郡。治所即今江苏徐州市。秦亡后,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都此。西汉为楚国治。东汉为彭城国治。三国魏为徐州治。东晋为北徐州治。南朝宋为徐州、彭城郡治。隋为彭城郡治。唐为徐州治。天宝元年 (74

  • 台东县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改台东厅置,属台湾省。治所即今台湾省台东县。在台湾省本岛东南部,东濒太平洋,西南与屏东、高雄两县毗连,北接花莲县。东南海上有绿岛和兰屿。面积 3515.6 平方千米。人口24.

  • 芦草沟

    即广仁城。在今新疆霍城县北。清《林则徐日记》: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一月初七日,“至大芦草沟,此处有土城曰广仁城”。

  • 光口镇

    北宋置,属真阳县。在今广东英德市西南连江与北江汇合处之江口咀。古镇名。在今广东省英德市西南连江注入北江处。北宋属英德县。明初于此置洸口巡检司。

  • 杜稜城

    在今浙江富阳县西南四十八里新登镇。南朝梁时为新城戍。《方舆纪要》卷90:“唐天顺中,钱镠将杜稜因山筑城,恃为保障,因谓之杜稜城。”

  • 神池口

    即今山西神池县。明置巡司于此。

  • 乌古敌烈统军司

    辽众部族军司,治所在河董城(今蒙古国东乔巴山市西克鲁伦河北岸)。辖地相当今蒙古国克鲁伦河流域。后废。

  • 红花梁子

    即今内蒙古阿荣旗西红花梁子镇。1934年为阿荣旗驻地。1941年迁驻那吉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