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齐乐县

齐乐县

北周明帝时改齐乐郡置,属齐通郡。治所在丹棱县东北二十里(今四川眉山县西北)。武帝时改为洪雅县。


古县名。北周明帝置,治今四川省丹棱县东北。属齐通郡。武帝改为洪雅县。


猜你喜欢

  • 阳城左县

    南朝宋初置,属建宁左郡。治所在今湖北麻城市西。大明八年(464)改属西阳郡。南齐仍属建宁左郡。梁改为阳武县。

  • 湘乡州

    元元贞元年 (1295) 升湘乡县置,属天临路。治所即今湖南湘乡市。明初降为湘乡县。元元贞元年(1295年)升湘乡县置,治今湖南省湘乡市。属潭州路。至正二十四年(1364年)朱元璋复降为县。

  • 怀远城

    北宋明道三年(1034)置,属德顺军。在今宁夏西吉县东偏城附近。《宋史·夏国传》:庆历元年(1041)二月,“攻渭州,逼怀远城”。即此。后改为怀远砦。宋置,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西。庆历元年(104

  • 祠山

    即横山。在今安徽广德县西北五里。《寰宇记》卷103广德县: 祠山 “在县西五里。旧为横山。有广德王张公祠,天宝中封为祠山”。

  • 营城子站

    即今吉林九台市东营城镇。《清史稿·地理志》: 吉林府吉长铁路有 “营城子” 站。

  • 宣光

    即今越南北部河宣省宣光县。《清史稿·越南》: 光绪十年 (1884),“唐景崧与刘永福、丁槐军攻宣光,力战大捷”。

  • 隋堤

    ①在今山东宁津县北三十五里。《方舆纪要》卷13宁津卫 “古黄河” 条下: 隋堤 “相传隋炀帝曾驻于此,令军士筑堤,以防河。今屹如垣墙,谓之耿家圈。其中居民甚众”。②在今河南�ᙡ

  • 临烝驿

    在今湖南衡阳市北。《方舆纪要》 卷80衡州府衡阳县: “临烝驿在府城北。”

  • 临仙河

    在今河南光山县南。《方舆纪要》 卷50光山县 “淮水” 条下: “又有临仙河,在县南二十里。东北流,入于官渡河。”

  • 伊逊河

    即古索头水。又名伊松河、羊肠河。源于今河北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北塞罕庙山,南流经隆化、滦平二县入滦河。《清史稿·地理志》承德府丰宁县:“伊逊河自府界入,纳伊玛图河,并入滦平。”即此。古称索头水、伊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