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亢县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东汉属沛国,西晋改属谯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析夏邱县地复置。贞观八年(634)废。
②东晋侨置,属历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北,一说在今含山县东南十五里龙角桥。北周省入历阳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龙亢。属沛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属历阳郡。隋废。
①西汉置,属沛郡。治所在今安徽怀远县西北七十五里龙亢镇。东汉属沛国,西晋改属谯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唐武德四年(621)析夏邱县地复置。贞观八年(634)废。
②东晋侨置,属历阳郡。治所在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二十五里清溪镇北,一说在今含山县东南十五里龙角桥。北周省入历阳县。
古县名。(1)西汉置,治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龙亢。属沛郡。东晋后废。东魏武定六年(548年)复置,为龙亢郡治。隋开皇初废。(2)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含山县东南。属历阳郡。隋废。
即今四川三台县西北光辉乡(会龙场)。民国《三台县志》卷1:会龙场“距县七十五里。明洪武时建。原名普乐场,乾隆时改今名。通梓潼小路”。
①隋开皇九年(589)平陈后改南定州置,治所在郁林郡布山县(今广西桂平县西南古城)。大业二年(606)改为郁州。②唐武德四年(621)置,治所在马邑县(今云南牟定县东北十二里马厂)。辖境约当今云南牟定
又名龙王山。在今江苏无锡市西南二十五里。《清一统志·常州府一》: 路耿山 “前临长广溪,后负太湖,据诸山之胜,岩峦重叠。上有石池,冬夏不盈涸”。
又名大号山、北山、淇山。在今河南辉县市西北。淇水发源于此。《山海经·北山经 ·北次三经》: “沮洳之山,无草木,有金玉。濝水出焉,南流注于河。”
即今山东沂水县北高桥镇。清道光 《沂水县志》 卷2: 高桥集 “距城五十里”。
在今浙江永康市西北。《方舆纪要》卷93永康县:白窖岭在“县西北三十里。又三十里至茭道口,北至府城五十里,为往来之径道”。
西藏古代族部名。亦作章揭拔。约在今西藏日喀则地区西南、阿里地区东南部的喜马拉雅山中。《敦煌吐蕃文书》 载: 在悉立地区,首领为章首领,名叫诺那。《新唐书·西域传》: “章求拔国,或曰章揭拔,本西羌种,
即今江苏江宁县南禄口镇。清同治 《上江两县志》 卷5 《城厢》: 有 “禄口镇”。清光绪《江苏全省舆图》 江宁县记: “禄口镇在城南六十里。”在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南部,横溪河流贯中部。面积144平方千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方舆纪要》 卷101罗定州东安县: 南江营 “在县西北。泷水小江口,近大江。嘉靖十二年设。《志》 云,营在德庆州江南岸十五里。防守最切,万历中改今属”。明嘉靖十二年(1533年)
北宋置,属安化县。即今湖南涟源市东北五十八里七星街。熙宁六年(1073)改为七星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