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范文>历史百科>地名来历>龙溪

龙溪

①苕溪支流。在今浙江安吉县西。《方舆纪要》卷91安吉州:龙溪“在州治(今安城镇)东南。即苕溪之支流也。 自州城西绕流经此,合于马家渎,溢为外溪,分为里溪,远近诸水悉附入焉”。

②在今江西南城县东南。《方舆纪要》卷86建昌府南城县:龙溪“在府南八十里。《志》云,源出高陂,流入石门通汝川。汝川即旴水矣”。

③古名容溪。即今四川长寿县东北之龙溪河。《清一统志·重庆府一》:龙溪“在长寿是东……古名容溪”。清李元《蜀水经》卷5:“容水又南为龙溪。”

④在今四川云阳县东。《方舆胜览》卷58云安军:龙溪“在县西三十里”。明嘉靖《云阳县志》卷上:龙溪“五峰麓,细流入大江。昔龙升于此,故名。见升龙桥记”。

⑤在今四川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

⑥在今贵州岑巩县西五十里。《方舆纪要》卷122思州府:龙溪“相传土人击铜鼓于此而龙出,因以成溪。……俱流合于清溪”。

⑦在今越南太平省西北境,河内市东。《方舆纪要》卷112安南镇蛮府:龙溪“在府东延和县。昔陈氏夜过此溪,不能渡,忽见一桥跨江。既渡,回顾不见。及有国,改名龙溪”。


(1)古水名。在今四川省理县西北。《旧唐书·韦皋传》:贞元十七年(801年),韦皋出兵伐吐蕃,“威戎军使崔尧臣兵千人出龙溪石门路南”,即此。(2)集镇名。在福建省周宁县东南部、寨顶山西南麓。属七步镇。人口920。处九龙漈侧,传有九龙聚溪,故名。有茶场、良种场、水电站。有公路接小浦公路。村南有九龙漈瀑布群。(3)即“九龙江”。


猜你喜欢

  • 陕甘晋省

    1935年9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长征抵达陕甘边区,与第二十六军、二十七军会合后,在延川县西北永坪镇举行联席会议,决定合编为第十五军团,并以陕甘边区、陕北根据地建陕甘晋省。辖境包括今陕西省北部及甘肃

  • 歇马岭关

    明置,在今河南鲁山县西北八十里。明置巡司于此。

  • 大水河屯

    即今吉林永吉县西北大绥河镇。清光绪《吉林通志》卷15吉林府《屯镇》:正西“四十五里大水河屯”。民国熊知白《东北县治纪要》吉林永吉县:“县属大水河,位于县市与长春道路上交叉点。”

  • 非洛斯国

    在今阿富汗西部恰赫恰兰之西。元代为察合台汗国属地。清洪钧 《元史译文证补》 卷22下:宪宗时,封国中有非洛斯国 (前古耳都城) “附庸称臣纳贡”。

  • 拐磨子

    即今辽宁桓仁满族自治县北七十五里拐磨子满族朝鲜族镇。为通通化县孔道。清光绪 《奉天全省地舆图说图志》 怀仁县图: 北有拐磨子。

  • 富春驿

    在今浙江建德市 (白沙镇) 东北五十里。《方舆纪要》 卷90严州府: 富春驿 “在城 (今梅城镇) 东五里,前临江涯,宋置东馆务于此,明初改建严州驿,洪武九年改今名”。

  • 酸枣津

    在今河南延津县西南。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在今河南省延津县西南。五代以后黄河屡决于此。

  • 永州府

    明洪武元年(1368)改永州路置,属湖广行省(后为承宣布政使司)。治所在零陵县(今湖南永州市)。辖境相当今湖南祁阳县以南、东安县以东湘水及其支流潇水流域。1913年废。明洪武元年(1368年)改永州路

  • 析支

    一作赐支。古西戎国名。在今青海海南藏族自治州和果洛藏族自治州的黄河流域。《尚书· 禹贡》 雍州: “织皮,昆仑、析支、渠搜,西戎即叙。”《水经·河水注》: “司马彪曰,西羌者,自析支以西,滨于河首左右

  • 东圃墟

    即今广东广州市东北天河区东圃镇。清同治《广东图说》卷2番禺县:“东陂堡,城东四十里。……往来大道有新墟、东图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