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兹川
亦名西川、白马河。即今新疆拜城、新和、库车、沙雅等县境之渭干河。《水经·河水注》:北河“又东径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
亦名西川、白马河。即今新疆拜城、新和、库车、沙雅等县境之渭干河。《水经·河水注》:北河“又东径龟兹国南,又东,左合龟兹川”。
亦作护蜜国、护蜜多国。又名达摩悉铁帝。隋、唐西域国名。都城在摸达城(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瓦罕)。后徙都塞迦审城(今阿富汗喀布尔东北喷赤河西伊什卡什奴)。《隋书·裴矩传》:南道从鄯善“度葱岭,又经护密”。
在今陕西旬邑县东马栏乡。《宋史·赵珣传》:元昊入寇,珣渭葛怀敏曰,“敌远来,众倍锋锐,莫若依马栏城布栅以扼其路”,即此。清设县丞于此。民国改为县佐。1949年革命根据地在此设马栏县。(1)古镇名。在今
明永乐七年 (1409) 改布政州置,属新平府。治所在政和县 (今越南中部平治天省广泽)。辖境相当今越南平治天省北部地。宣德二年 (1427) 以后入安南。
即今河北宽城满族自治县东北十五里龙须门镇。《清史稿·地理志》 承德府平泉州有“龙须门”镇。旧于此设把总驻守。在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北部。面积186平方千米。人口2.3万,满族居多。镇人民政府驻龙须门,
在今江苏盱眙县东北古淮河北。《魏书·元澄传》:“遣统军傅竖眼、王神念等进次大岘、东关、九山、淮陵,皆分部诸将,倍道据之。”在今江苏省盱眙县西北古淮河北。《资治通鉴》: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北魏元
在今河南沈丘县西北。《三国志·魏书·王凌传》:嘉平三年(251),司马宣王将中军乘水道讨凌,“大军掩至百尺逼凌”。即此。《水经·沙水注》:谷水“又东南流注于颍,谓之交口,水次有大堰,即古百尺堰也”。
即今浙江上虞市西北二十二里道墟镇。清乾隆 《绍兴府志》 卷7 《市》 引 《万历志》: 道墟市“在府城东七十里”。
唐武德四年 (621) 置,属南宕州。治所在今广西陆川县。寻属禺州。大历八年 (773) 改属顺州。北宋开宝五年 (972) 废。古县名。唐武德四年(621年)置,治今广西壮族自治区陆川县。曾先后属白
一名佛思亨站。即今黑龙江省木兰县东北五站乡。道出通河县。清光绪《吉林全省地舆图》:黑龙江省木兰县东有佛思亨。民国《呼兰府志》卷1:木兰县东“佛斯亨站,俗称五站,一名兴隆镇。在县东十八里。乾隆二十七年吉
在今广东郁南县东南。《方舆纪要》卷101罗定州西宁县:鸡骨岭,“《旧志》云:在大力士东十五里。东北去德庆州十里,高二百余丈,产鸡骨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