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县
西汉武帝以匈奴地置, 为张掖郡治。 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 (前121),“骠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 攻祁连山, 扬武乎得”。 师古注: “此得, 匈奴中地名, 而张掖县转取其名耳。” 西晋改名永平县。
古县名。西汉武帝以匈奴地置,治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因本匈奴得王所居,故名。西晋改为永平县。自汉至三国魏为张掖郡治。汉时于此穿千金渠溉田。
西汉武帝以匈奴地置, 为张掖郡治。 治所在今甘肃张掖市西北四十里。《汉书·霍去病传》:元狩二年 (前121),“骠骑将军涉钧耆,济居延,遂臻小月氏, 攻祁连山, 扬武乎得”。 师古注: “此得, 匈奴中地名, 而张掖县转取其名耳。” 西晋改名永平县。
古县名。西汉武帝以匈奴地置,治今甘肃省张掖市西北。因本匈奴得王所居,故名。西晋改为永平县。自汉至三国魏为张掖郡治。汉时于此穿千金渠溉田。
一名秦川河。在今四川威远县东。南流注入威远河。《方舆纪要》卷72威远县:龙会河“在县东。曲流如盘龙,合于献宝溪”。《清一统志·嘉定府一》 “献宝溪”条下:“其龙会河一名秦川溪。源出佛顶山,南流至县东,
在今四川宜宾县西北月波乡。明正德《四川志》卷16宜宾县:月波水驿“在治西北三百四十里”。
西周初周公平定武庚叛乱后营建。在今河南洛阳市旧城西至王城公园一带。《尚书·洛诰》:周公曰,“我乃卜涧水东、瀍水西,惟洛食。我又卜瀍水东,亦惟洛食”。即此。20世纪60年代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长篇铭文
在今河南新县西南三十六里。193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司令部设此。
①春秋吴邑,后属楚。即今江苏丹阳市。《方舆纪要》卷25丹阳县:“本楚之云阳邑,秦曰曲阿县。”《清一统志·镇江府》 亦谓丹阳县为“战国楚云阳邑”。②战国秦邑。在今陕西淳化县西北四十里前头村北。《史记·秦
十六国后凉置,属凉州。治所在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寻改为东张掖郡。北魏复为昌松郡。北周废。十六国后凉置,后属南凉。治昌松县(今甘肃武威市东南汉苍松县南十里)。辖境约相当今甘肃省武威市及其附近一带
即今云南弥勒县。明景泰《云南志》卷3:“弥勒州,蛮名八甸。”
在今江西玉山县城西。《清一统志·广信府二》:怀玉驿“在玉山县治西。宋置,明为水马驿,今裁”。北宋置,在今江西省玉山县西。属信州。南宋因之。后废。
明洪武二十年 (1387) 置,属平海卫。治所即今福建莆田县东南莆禧。清康熙三年(1664) 废。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置,治今福建省莆田市东南莆禧。属平海卫。清康熙三年(1664年)废。
即南伊铁路。从今黑龙江伊春市东南之南岔至伊春。即“南乌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