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将军
官名合称。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朝为重号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皆置。梁、陈指镇卫、骠骑、车骑三号将军。北魏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则指内军、镇军、抚军三将军。
三将军指三重号将军,不同朝代所指也不完全相同。汉朝指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沿置。梁陈指镇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北魏既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以内军、镇军、抚军称三将军。
官名合称。即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汉朝为重号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皆置。梁、陈指镇卫、骠骑、车骑三号将军。北魏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则指内军、镇军、抚军三将军。
三将军指三重号将军,不同朝代所指也不完全相同。汉朝指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皆金印紫绶。两晋南北朝沿置。梁陈指镇卫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北魏既有骠骑、车骑、卫三将军,又有中军、镇军、抚军三将军。隋朝以内军、镇军、抚军称三将军。
宋朝各部员外郎都有加官,散官无职事;而地位高于正职。见《宋史·职官九·检校官》。
满语官名。武职。汉译为 “护军统领”。
官名。金大乐署令所属,正八品,掌乐工部籍。
官署名。唐太宗贞观元年(627)置,武则天垂拱元年(685)改名掌冶署。
官名。见《汉书·律历志》,为太史令所属待诏的职任之一。
官名。战国秦置。掌管车辆。《睡虎地秦墓竹简·传食律》: “上造以下到官佐、史母(无)爵者,及卜、 史、 司御、 寺、 府, 䊪(糲)米一斗, 有采(菜)羹,盐廿二分升二。”
官名。清末责任内阁属官。宣统三年(1911)四月成立责任内阁,始置。一人,简任。职任辅佐局长管理局务,局长有事故时得代行其职。
官署名。北宋前期置,隶三司赏给案,掌收受锦绮、绫罗、色帛、银器、腰束带料,准备衣服、器币,以待颁赐诸王、皇亲、宗室、宰臣、使相、文武近臣、禁军将校,以及契丹及外国使臣辞见时赏赐。设监官二人,以京朝官及
官名。唐太宗贞观十一年(637)置为从七品上武散官。宋朝沿置,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罢。官名。宋置,为武散官,从七品上。见《宋史·职官九·武散官》。
官署名。清朝礼部主客清吏司所属机构,分办本司事务。参见“主客清吏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