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内监殿中守舍人
官名。南朝梁置,为内监殿局官员,流外三品勋位。
官名。南朝梁置,为内监殿局官员,流外三品勋位。
官名。西魏恭帝三年(556)置,北周沿置。春官府属官,员六人,佐太学博士下大夫掌教授太学生经义。正三命。隋文帝开皇元年 (581) 罢。官名。见“太学博士下大夫”。
官名。清末陆军部承政司之长官。宣统二年(1910)设。掌承政司事。
官署名。明朝置,治所在云南大理府(今云南大理),掌该处食盐生产、税课、运销之政。设提举一人,从五品,同提举一人,从六品,副提举无定员,从七品,及各井盐课司、各盐仓大使、副使等职。
官名。战国魏置。《韩非子·外储说右上》:“犀首,天下之善将也,梁王之臣也”。陈奇猷注“:“犀首,魏官名”。《庄子·则阳》。“犀首公孙衍。”成玄英疏: “犀首,官号也。”《史记·张仪列传》: “犀首者,
官名。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后26 ),以廷尉岑彭为之,率八将军讨邓奉于堵乡。魏、晋、南北朝时,为将军名号,多授予统兵出镇在外、都督数州诸军事者。在武职中地位很高,在四征将军之上,历代皆不常置。三国魏二
官名。北齐置。 从九品上。 参见“牸羊局”。
官名。北魏置,唐朝人修史时,因避讳改称“第二领人酋长”。授予依附北魏政权的北方少数民族首领,未被列为中央政权的正式官职。在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 职员令及太和二十三年复次职令时,皆无此职品阶。北魏
官名合称。唐太宗贞观十九年 (645)伐高丽,京城置留守,其后车驾不在京都则置; 东都(洛阳) 亦置;玄宗开元元年 (713) 改京兆、河南府长史为尹,通判府务,十一年 (723)太原府置尹,以尹为留
官名。北宋神宗元丰(1078—1085)改制,改武学教授置。南宋沿置。高宗绍兴十六年(1146),选文臣有出身或武举出身曾预高选人充任。从八品。掌以兵书、弓马、武艺教授学生。学官名。见“武学”。
吏员名。宋代称县中低级吏员为小使,与高级吏员——主吏相对应。参见“编录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