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城四关将军
将军名号。即五威中城将军、五威前关将军、五威后关将军、五威左关将军、五威右关将军合称。新莽始建国元年 (后9) 置。
将军名号,西汉末年王莽置。中城四关将军,又称五威中城四关将军,指五威中城将军和四关将军五官。中城将军,掌中城十二城门。四关将军,即前关将军,后关将军,左关将军,右关将军。前关将军,掌明威于前,南当荆楚。后关将军,掌北当燕赵,尉睦于后。左关将军,掌东当郑卫,扬威于左。右关将军,掌西当戎狄,怀羌于右。见《汉书·王莽传》。
将军名号。即五威中城将军、五威前关将军、五威后关将军、五威左关将军、五威右关将军合称。新莽始建国元年 (后9) 置。
将军名号,西汉末年王莽置。中城四关将军,又称五威中城四关将军,指五威中城将军和四关将军五官。中城将军,掌中城十二城门。四关将军,即前关将军,后关将军,左关将军,右关将军。前关将军,掌明威于前,南当荆楚。后关将军,掌北当燕赵,尉睦于后。左关将军,掌东当郑卫,扬威于左。右关将军,掌西当戎狄,怀羌于右。见《汉书·王莽传》。
官名。见“某部族详稳司”。
见“平准令”。
三国魏明帝封宗室女为邑主。《三国志·魏书·明帝纪》:“丁酉,改封宗室女非诸王女皆为邑主。”
官名。隋文帝置比部员外郎,为侍郎的副职。炀帝改诸司侍郎为郎,废员外郎,增郎的员额为二人,后又减为一人,另置承务郎一人,掌同员外郎。唐武德初沿置,三年(公元620年)改为比部员外郎,见该条。
官名。西晋置,分南北东西四部,掌督诸郡县冶令。隶卫尉。东晋省。
官署名。明朝内府所属机构,隶内官监,设宦官进行管理。与木作、瓦作、土作等负责营造宫室、陵墓等事。
宦官名。明朝内府二十四衙门各监、司、局及内府各供用库多有设置,无定员。
官名。三国吴置。吴大帝孙权赤乌八年(245),分武昌为左、右两部,各设督一人,统兵马,职权颇重。右部掌管自武昌上至蒲圻的军务,以吕岱任此职,迁上大将军。官名,三国吴置,掌武昌至蒲圻的军事防务。《三国志
匈奴王号名,分左右,为单于同姓,位次于左右贤王、左右谷蠡王、左右日逐王、左右温禺鞮王,属下有骨都侯辅政领兵。见《后汉书·南匈奴传》。
将军名号,又称五威左关将军,王莽置。掌镇守函谷关,东挡郑卫,扬威于左。见《汉书·王莽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