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校令丞
官名。见“左校令丞”。
官名。见“左校令丞”。
官名。西魏、北周冬官府匠师中大夫司度中士佐官,正一命。
见“抚谕使”。
官名。见“左右司”。
即银字圆牌。参见“牌符”。
汉朝官府分曹处理政事,因称官吏在官署治事为坐曹。
官名。汉初少府所属有御羞令,武帝时归属水衡都尉。《汉书·百官公卿表》注引如淳说:“御羞,地名也,在蓝田,其土肥沃,多出御物可进者,《扬雄传》谓之御宿。”也就是主管宫廷用的膳羞原料。其副职有二丞。
满语官名。意为“包衣头”。汉译为“内管领”。
见“宫观官”。官名。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建玉清昭应宫,始设宫观使,以前任宰相或现任宰相充任;另外还有提点、主管、判官、都监等官,用来安置闲散官员,没有职事。见宋代王栐《燕翼贻谋录·说郛九六》、《文献通考
即“三司拘收司”。
官名。唐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以宰相张说为集贤殿大学士,知院事,说恳让“大”字,诏许之。此后常以宰相一人知院事,为集贤院的长官。金亦以知集贤院事为集贤院的长官。